第十六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韓國大邱舉行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陳濛):應韓國環境部長尹成奎邀請,中國環境保護部李幹傑副部長作為周生賢部長的特別代表率團出席了2014年4月28至29日在韓國大邱舉行的第十六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尹成奎部長和日本環境省石原伸晃大臣出席了會議。與會者就國內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區域及全球環境問題交流了意見。

 

李幹傑首先代表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代表團向不久前韓國失事客輪遇難者及其家屬表示深切哀悼和慰問。

 

李幹傑介紹了過去一年中國環境保護的最新進展: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其中把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其重要戰略任務,並提出了一系列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措施。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政府又發出了“堅決向污染宣戰”的號召。4月24日,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有很多突破與創新,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李幹傑重點介紹了中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了今後5年的奮鬥目標和將採取的措施。他指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中國政府首次從國家層面頒布的針對大氣環境的綜合治理計劃,突出顯示了中國對大氣污染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切實行動。為切實落實該計劃,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展了五項重點工作。一是分解目標任務;二是確定重點區域;三是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四是嚴格考核問責;五是繼續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的環境保護已經全面進入了一個新時期。201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04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2227萬噸,下降4.72%。

 

李幹傑強調指出,中國日益突出的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大氣污染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既需要我們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汲取和借鑒包括韓國和日本在內的國際上好的經驗和做法。他表示, 中國對與韓國和日本開展三國或雙邊合作持開放、積極的態度。今年3月20日,首次中日韓三國大氣污染政策對話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明確了下一步的合作重點。他還對韓國、日本與中國地方層面的合作表示歡迎,並建議加強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韓、日兩國部長對中方所開展的工作表示讚賞,並願意與中國加強合作。

 

在應對區域和全球環境問題方面,李幹傑倡議三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電子廢棄物越境轉移、以科技創新促綠色轉型等領域的合作,也得到了韓國和日本部長的積極回應。

 

會議還聽取了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執行情況評估情況的彙報,批准了未來五年新的優先合作領域,包括空氣品質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電子廢棄物越境轉移管理、應對氣候變化、農村環境保護等九項內容。會議通過並簽署了《第十六次中日韓環境部長聯合公報》。會後三國部長出席了記者會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會議期間,三國部長還為2014年度 “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獎獲獎者頒獎,中國獲獎者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孟凡。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旨在落實三國首腦會議共識,探討和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環境問題,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在三國輪流舉行。會議作為東北亞地區主要的高層環境對話與合作機制之一,自建立以來産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