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發三維地圖生成技術 平面照變立體全自動

 

根據科大計算器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權龍提供的照片,蘋果公司(左)及Google(中)的3D地圖均無法顯示建築物凹陷位(紅圈示),科大技術製作的影像(右)則清晰可見。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與科技巨擘Google等合作,成功研發“全自動三維地圖生成技術”,不但可以計算機取代人手,快速將多幀2D(二維)照片合併和轉化成3D,更可展示建築物凹陷位置(如檐篷底)的情況,而且只要對象大於10立方釐米,都可清晰展示。團隊計劃在9個月內完成製作香港的立體地圖,可應用於偏遠地區的拯救工作、電影特技等,惟面世前須處理可能出現的侵犯私隱問題。

 

製作1平方公里的3D(三維)立體地圖,需拍攝數十萬張照片,再輸入計算機拼合。研究3D圖像技術逾10年的科大計算器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權龍表示,拍攝方式有3種,分別是飛機于約700米高空中低飛、直升機于300米至500米高空飛翔,以及300米高或以下應用的無人飛機。

 

10立方釐米對象清晰可見

 

權龍續解釋,飛機用於大規模拍攝、直升機適用於高樓大廈林立的地方,無人飛機則可用於拍攝特定一座建築物。他指出,現時蘋果公司及Google製作的3D地圖,均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輸入2D數碼照片及轉化數據。全自動的新技術則可以計算機取代人手輸入,一台普通計算機每日可處理1平方公里的3D影像。

 

權龍及其研究團隊已為15個美國城市的部分地區製作3D地圖,現擬開展製作香港的3D地圖,會先用直升機于約300米高空拍攝科大校園。由於每個新地方需重新設計飛行路徑和系統,故需時約2至3個月,完成拍攝科大後,會于約500米高空拍攝整個香港,料需時半年。整個製作耗資約600萬元,正洽談商業贊助。

 

盼公眾可用 私隱問題待處理

 

新技術製作的影像有更多細節和逼真紋理,例如建築物外墻的凹陷位,現行技術製作的3D影像無法顯示,新技術則清晰可見。此外,新技術的影像相當精細,只要對象體積大於10立方釐米,3D地圖均能顯示。權龍期望新技術的3D地圖可供公眾使用,但坦言現階段未處理可能出現的侵犯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