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務員自製“尋廁攻略” 網友點讚正能量

香港公務員自製“尋廁攻略”網友點讚正能量

微博截圖

 

兩星期前香港旺角街頭的一泡童子尿,令身處內地與香港的民眾捲入一場“口水戰”。儘管如此,但還是有人選擇包容,釋放善意,為充滿負面情緒的輿論環境增添正能量:一位名叫“中流青年”的香港網友,近日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名為《來自香港帶著愛——完全香港尋廁手冊》的帖子,用內地網友熟悉的網絡流行語,介紹如何在香港找廁所。帖子自4月27日發佈至今,點讚人數過萬。

 

這條帖子令網民叫好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懷疑:“中流青年”懂得用簡體字講“內地潮語”,他真的是香港人嗎?記者透過微博私信和這名網友取得聯繫後得知,發帖子的“中流青年”名叫許知行,1995年隨家人由山東移居香港,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現在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已經成家立業,有兩個孩子。

 

對於“旺角小便門”事件,許知行起初不以為然。“這樣的事情,香港隔三差五就會發生。”但兩地民眾因為事件引致的論戰甚至敵視,讓這位了解內地文化的香港人感到詫異。“這樣的爭吵,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令兩地民眾更加對立。”於是,發帖子的想法,就這樣産生了。

 

為了寫好“尋廁帖”,許知行特意請了半天假,走街串巷,尋找都市森林中的廁所。“作為港人,我可以選擇在網上開罵,不必這樣費心思發帖,但我覺得有責任讓內地遊客了解香港的文明習慣。”兩地明顯的文化差異,讓生在山東,長在香港的許知行意識到:理解、尊重,比誰對誰錯更重要。

 

小孩穿開襠褲,為“方便”而方便,這是內地家長們的共識,但香港家長卻不這麼認為。“孩子當眾大小便,露出下體在香港是非常羞恥的行為。”許知行説,作為監護人,家長有責任培養子女到廁所方便的意識。已經為人父母的許知行説,面對小孩不能控制排泄習慣的特點,家長需要做好功課。

 

“我兒子一歲時,每天要換6片一次性紙尿褲,萬一發現排便就要立即更換。”許知行説,小孩子出門時,香港家長都會隨身準備替換的衣服或者毛毯,以便不時之需。孩子在街上有“便意”、“尿意”時,香港家長會讓先去廁所解決,萬一孩子在街上出現尿褲子等情況,家長第一時間也是先到廁所,更換衣服。“讓子女隨地大小便,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另外,許知行也對一些媒體的説法予以駁斥。“港人不會也不允許自己的子女隨地大小便,這是做人的原則,並不是刻意針對內地遊客。”他説,外國遊客由於總體素質良好,即便有少數遊客行為低劣,也不影響港人對其總體印象。“每個內地同胞都應該身體力行,改變外界對自身的不良印象。”

 

“憑一條帖子就想化解兩地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我願意一直做下去。”許知行説,“尋廁帖”讓更多內地網友了解香港的衛生習慣,網友們的支持是他堅持的動力。“我會繼續更新微博,讓更多的內地網友認識香港,了解香港,做兩地民眾溝通的橋梁。”人民網駐香港記者曹海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