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關建中:中國應當擁有國際評級話語權

中國應當擁有國際評級話語權

——訪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董事長、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

 

亞洲信用體系建設高峰論壇舉辦期間,記者就亞洲信用體系構建路線圖及中國在改變世界信用評級體系過程中擔當的歷史角色等話題,採訪了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董事長、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建中。

 

記者:為何要構建亞洲信用體系,其時代背景是什麼?亞洲信用體系建設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有哪些?

 

關建中: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國—東盟第十六次領導人會議上提出構建投融資體系、貨幣體系、亞洲信用體系,隨後國務院批准由大公國際來承擔信用體系建設這項任務。亞洲信用體系是由信用關係連接起來的地區資本流動體系,建設這一信用體系就是要推動債權債務關係的跨國組合。亞洲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建立亞洲信用評級體系和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本地區資本的充分跨國流動,使其成為亞洲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動力。其具體任務有3個:一是建立起區域內一致認可的信用評級體系,實現評級信息的互聯互通;二是建立起亞洲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構建信用關係相關信息的互聯互通;三是建立起亞洲信用體系,實現由信用關係組合資本的互聯互通。

 

記者:與當前國際上的信用評級體系相比,亞洲信用體系有何特別之處,兩者間是什麼關係?

 

關建中:長期以來,亞洲在全球經濟中扮演債權人角色和價值體系創造的角色,是真正的財富創造者,但一直沒有自己的評級話語權。西方主導的評級體系一直給亞洲的債權人、給財富創造能力很強的國家較低的信用級別,使得這些國家的資本嚴重外流,不能在本地區內進行有效流通,同時這些國家發展經濟還需要到處借錢。這些現象是由亞洲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遭受不公平的評級所造成的。全球信用危機使國際社會認識到,西方主導的國際評級體系已不能承擔世界評級責任,必須構建新型國際評級體系。經過多年探索,最終提出了構建亞洲信用體系,即在現存主權特徵國際評級體系運行的同時,再建立一個非主權特徵的新型國際評級體系,為信用關係全球化提供一個新的評級選擇,實現兩個評級體系並存、開放、包容、互補、制衡的世界評級新格局。它不破壞亞洲現行的評級體系,而是給市場提供一個新選擇,一個評級標準、評級方法優於現存體系的全新評級體系。

 

記者:中國在改變世界評級體系過程中,肩負什麼樣的歷史重任,擔當什麼角色?

 

關建中:中國作為全球債權和資本的輸出大國,理應擁有評級話語權。只是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採取行動。作為信用關係的兩個主體,一個是債權人,一個是債務人,顯然應當由債權人擁有評級權,而非由債務人進行評級後供債權人做決策。譬如,美國自1985年就成為凈債務國,但至今一直擁有評級的掌控權。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其評級一直低於美國,這明顯不合理。所以,中國應當擁有國際評級話語權,有責任扮演改變國際評級秩序的領導者的角色。改變國際宏觀信用環境,使世界經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信用環境,這既是中國自身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

 

記者:對於亞洲信用體系建設,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能發揮什麼作用?

 

關建中:世界信用評級集團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評級機構發起成立,各國機構投資參與,代表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非主權性質的新型國際評級機構。它不代表任何國家和集團利益,可以保證評級的公正性,它採用統一的評級標準,能夠保證評級信息的全球一致性、可比性、流動性,它的評級定位和價值觀更能體現作為債權人地位的亞洲經濟體需求,它可以作為亞洲信用體系建設評級責任的擔當者。(記者 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