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13年成功申報11項非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6-25 16:08:5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張國振正坐在電腦前整理白洋淀漁民出淀捕魚的影像資料。徐穎哲攝
中新網保定6月24日電(呂子豪 董瑩 徐穎哲)今年71歲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圈頭村村民張國振傾13年心血研究白洋淀民俗文化,先後將安新喪葬習俗、圈頭村面塑、馬家寨造船等10項民俗及傳統技藝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並將具有近300年曆史的圈頭村音樂會用樂譜與音像的形式保存下來,從而使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張國振也因此被譽為“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
24日上午,中新網記者在位於白洋淀中心區的安新縣圈頭村張國振家中看到,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乾淨整潔,屋內靠近門口的單人床上堆放著文件、書籍等資料,兩張電腦桌上各擺有一台臺式電腦,櫃子裏有攝像機、照相機等器材。張國振正坐在電腦前,整理著剛拍攝的關於村民出淀捕魚的影像資料。
張國振稱,因受祖輩影響,自小便喜歡古樂,上小學時就是該村音樂會的成員,後來因當兵離開了家鄉,便中斷了與古樂的接觸。直到2001年,回家鄉工作多年的他在跟當年一起習練古樂的同村老藝人聊起一起吹笙、敲鑼的趣事時,才得知圈頭村音樂會正面臨逐漸失傳的窘境。
據張國振介紹,圈頭村音樂會全套曲目共40首,其中的14首小塌曲和10首小尖曲,樂曲短小,相對易學;13首小大曲和3首大曲,演奏時間較長,不易把握。當時,村內部分年輕人只會其中一些簡單曲目,而熟悉複雜曲目演奏的老藝人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且均不識字,更不懂得簡譜和五線譜,所哼唱的工尺譜主要靠師徒之間口傳心授。
對古樂近乎癡迷的張國振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其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努力搶救圈頭村音樂會。2001年冬,張國振與村中好友夏國振商量,決定趁幾位老藝人尚在,將音樂會以錄音的形式保存下來。他自己買來錄音機,召集村內夏有餘、陳小花、夏傻四、夏傻昌四位老藝人,約好每晚7點聚在一起錄製曲目。眾人在互相鼓勵和小酒的熏陶中,終於熬過了白洋淀寒意十足的冬三月,並將40余首古樂曲目全部錄製完畢。
後來,有幾位老藝人相繼去世或患病失去自理能力,當年錄製音效不是很好的磁帶便成為了“千古絕唱”。2002年,為將40首曲目的工尺譜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張國振再次自掏腰包花5000多元人民幣買了一台電腦,從拼音打字、文件存檔等基礎知識學起。而不懂拼音的他為了學習輸入法,年近60歲開始每天堅持學習兩個字母,整整用了三年時間,他才將40首古樂樂譜全部整理成型。
2004年,從安新縣水利局退休後的張國振全身心投入圈頭村古樂研究。為將圈頭村音樂會的演奏套路、技法更直觀的呈現給學員,他從廣告公司租來一台攝像機,先將12首特色曲目錄製下來。2005年,他又花費3000多元,歷時兩個月,將音樂會的錄音和影像刻成光碟。“當時我的退休金是每月600元左右,但保護民俗文化花再多錢也值。”張國振説。
2006年,為完成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申報工作,張國振再次買來攝像機、照相機、電腦等器材,並親赴北京請教音樂專家、教授。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11月,圈頭村音樂會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圈頭村也成為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的采風基地。2008年6月,圈頭村音樂會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安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勝偉説,張國振的工資和退休金幾乎全部投入了民俗文化研究中,只要是保護“非遺”的事,其從不計較代價,但對自己卻很吝嗇,吃穿用極其簡樸。“這些年,他始終是一件軍綠上衣,一條深藍布褲,腳踩黑面白底的布鞋,兩套衣服輪換穿了13年”。
據了解,除2008年圈頭村音樂會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張國振還分別在2009年與2013年將白洋淀喪葬習俗、圈頭村面塑、馬家寨造船、寨南蘆葦工藝畫等10項傳統文化技藝與民俗申報成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並因此獲評“感動安新”、“感動保定”十大新聞人物,被人們譽為“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
張勝偉介紹説,為更好的傳承民俗文化,張國振還根據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工作習慣,將其錄製的曲目全部轉成MP3格式,傳到每個學員的手機裏,方便他們自學。其還將樂譜進行整理,彙編成圖書出版,為學習、研究者搭建了一個永久的借鑒平臺。
當日,記者走進位於圈頭村的“圈頭音樂聖會”院內看到,有9名小學員正在86歲的老藝人夏趕會帶領下練習吹奏“托布衫”、“浪淘沙”等音樂會傳統曲目。現場,3人吹短笛,3人吹長笛,2人吹笙,1人敲鼓,夏趕會打镲,演奏配合十分默契。
據學員張淼介紹,其學習吹奏古樂已有15年,目前能熟練演奏的曲子有30余首,村中現有學員100余人,年齡最小的11歲,老藝人中年齡最大的86歲。“只要有時間,大家就會聚在一起練習,老人們對學員的指導都是義務的”。
據張國振透露,目前其正在整理白洋淀葦編、傳統捕魚技藝的影像資料,希望能將白洋淀漁民使用大網、大罩、漁籃等捕魚工具的工藝流程及技法保存傳承下去。
圈頭村位於安新縣城東南,四面環水,是白洋淀的中心地帶。圈頭村音樂會始於民末清初並延續至今,音樂會信奉的先人為藥王扁鵲及邳彤、華佗、孫林等名醫,其樂譜、樂曲為僧轉,屬北樂,樂隊演奏樂器由笙、管、笛、雲鑼、鼓等組成。
安新縣位於京、津、石金三角地帶,境內“華北明珠”白洋淀總面積366平方公里。目前,該縣擁有國家級“非遺”圈頭村音樂會及省級“非遺”同口音樂會、圈頭村少林會、圈頭村八趟掩手等。(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