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國平:喜歡獨處,不摻和社會上的"熱鬧"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6-25 15:45:5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上官雲) 近日,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新作《幸福的哲學》與《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出版上市,囊括其1996年至2012年所有的演講內容。24日,周國平通過出版社對記者的問題予以書面答覆。雖擁有作家、哲學家等多個頭銜,但周國平稱,寫作才是最愛與強項,自己靠“宅”保持思考與寫作的熱情。
寫作是最愛:望新書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著作
在周國平新近上市的兩本書中,《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與周國平2006年出版的講演錄內容較為接近,但新版修改篇幅較大,並刪去之前的採訪內容。《幸福的哲學》內容則未曾發表過。
在新書中,周國平論及愛情、婚姻、生活、幸福、死亡等人生的永恒話題,體例似“講演錄”,與之前的作品略有不同。自認寫作是“主業”的周國平一直將其視為最愛,也是強項,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書寫好、整理好,出版後能成為一本嚴格意義上的著作,“至於銷路則順其自然,沒什麼好擔心的。”
就目前讀者評價來看,這是一套達到周國平預期理想的書,它的順利出版也讓周國平很感慨。他説,像幸福與人生、人文精神與幸福轉型這些主題,自己經過多次演講後,思路愈加清楚,能夠講得系統清晰,“這在我的書裏是特殊的一筆。這不僅僅是一個講演的東西,更有點像一個小型的學術專著。”
成書嚴謹:看到一個錯別字都會很難受
將講演錄轉化為邏輯嚴謹的文字的確存在困難,周國平也承認這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去年整整一年的時間都在做這兩本書,“我會把自己講演的錄音全部整理成文字並進行對比,挑出表達最好的部分,拼接過程還要通順,對文字給予加工潤色,的確很費力。”
高強度的整理工作曾讓周國平有“重新寫一篇就完了”的想法,但最終還是沒這樣做,“那個東西畢竟有一定的現場感。最後我還是花了很多功夫完成一本比專著還費精力的講演錄。”
“認真”二字貫穿周國平工作始終,基本他交付給出版社的稿子便是真正的成品,因為鮮少錯字,出版社看稿會非常輕鬆。周國平透露,自己看到一個錯別字或者句子不通都會很難受,連太太幫忙做的事也有不滿意,“她説你這個可以交給我做,或者交給別人做。做完以後我説不行得重做,最後沒人願意給我做了。”
靠“宅”保持思考與寫作的熱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因為寫作需要,不少作家習慣深居簡出,甚至有些“宅”。但周國平從不認為宅是一個貶義詞:所謂“宅男”“宅女”基本上是喜歡獨處的人,能夠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自得其樂。同樣,“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周國平告訴記者,自己的思考和寫作熱情正是靠宅才得以保持,“我喜歡獨處,不去摻和社會上的‘熱鬧’,有了觀察和思考的距離反而更有東西可寫。 ”
不過,周國平強調的“獨處”還有一層意思,即和自己的靈魂對話,這個意義上的“獨處”有時還需要“宅”的反面,就是“走”,“走到大自然中去,最能激發和靈魂的對話。”
的確,在過去的一二十年內,周國平走到各地舉辦過許多講座。但演講對性格內向的他來説,實在是一件勉強上陣的事情,更算不得強項,面對十幾人的討論會則基本能躲就躲,“很多善於講演的人都有很大的表演性,談笑風生;而我講哲學,面對面的談心講道理更合適一些。我做演講也常常是被動的,邀請來了推不掉,只好硬著頭皮去。”
不過,許多年講下來,周國平發現這對他的寫作也有益處,“那種反饋是直接的,可以促使我深入想一些問題。”
文史哲不分家:哲學立足於價值觀想幸福問題
除了“當代著名作家”,周國平還有另外一個頭銜,即著名哲學家,在讀者看來,這可能是兩個毫無關係的領域,但周國平卻認為,文史哲歷來不分家,只是精神表達的方式不同,“哲學立足於價值觀來想幸福問題,初中是開始學哲學的合適年齡。”
“法國的中學開哲學課,非常棒,教材以問題為基本內容,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沒有標準答案。”周國平較為認可這種舉措,他分析道,真正的哲學問題均無標準答案,而孩子有最活躍的好奇心,會自發地問一些哲學問題,好的哲學課就是對此作出恰當引導,“如果哲學課是灌輸一些教條,就會讓人離哲學越來越遠,那不開為好。”
研習哲學多年,周國平自言心中仍有恐懼、哀傷等各種情緒。他坦率的表示,自己並非思想機器,人要思想,首先要感受,而感受五味俱全;思想的目標是平靜,但平靜往往是暫時的、相對的。總的説來,周國平較為享受這樣的狀態,因為這能使個人的思想變化前進。
由於對哲學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解,周國平對一些人生問題的思考受到世人關注。在這些思考中,周國平頗為看重逆境的作用。他認為,不能把逆境本身看作幸福,但如若總是一帆風順,便很可能意味著是在做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如果太一帆風順沒有逆境的話,這樣的人從性格、精神方面會比較淺薄。”
“如果我們把幸福定義為是有過有意義的人生的話,從幸福角度他是也欠缺的,他的意義是不完整的。”周國平總結道。
以下為採訪節選:
1、中新網:新書以“講演錄”的形式轉化成文字,和您之前的圖書體例和展現形式都不太一樣,出版之前,您有沒有過擔心銷路?
周國平: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把書寫好、整理好,剩下的就不是我的事了,銷路之類,順其自然吧。
2、中新網:作為文壇為數不多的常青樹,又是眾多青少年讀者的閱讀偶像。您如何保持自己創作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積極思考?因為我印象中,很多作家都是很“宅”的人。
周國平:其實我的思考和寫作熱情正是靠“宅”得以保持的。我喜歡獨處,不去摻和社會上的“熱鬧”,因此有了一個觀察和思考的距離,反而更有東西可寫。
3、中新網:您既研究哲學,又進行文學創作,您覺得哲學和文學的共同點是什麼?
周國平:文史哲不分家,只是精神表達的不同方式。
4、中新網:請問,什麼是幸福的哲學?現在問這個問題可能顯得不合時宜,但我們當下缺的就是它,我們對人生的困惑越來越多了,不幸福感越來越強烈了。
周國平:在《幸福的哲學》這本書裏有很具體的論述。我只想提示一點:哲學是立足於價值觀來想幸福問題的,事實上也只有立足於價值觀才能想明白幸福問題。
5、中新網:在《幸福的哲學》中,您談到了獨處的好處,“宅”現在感覺多半是一個貶義詞,您覺得“宅”和“獨處”有區別嗎?區別在哪?
周國平:我不認為“宅”是一個貶義詞。“宅男”、“宅女”基本上是喜歡獨處的人,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自得其樂。我強調的“獨處”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和自己的靈魂對話,這可能是一個區別。這個意義上的“獨處”,有時還需要“宅”的反面,就是“走”,走到大自然中去,那裏最能激發和自己靈魂的對話。
6、中新網: “哲學”感覺一直是個被人誤解的學科。您覺得有必要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就開展“哲學”的入門學習嗎?國內在這方面好像是一片空白。
周國平:我認為初中是開始學哲學的合適年齡。法國的中學開哲學課,非常棒,教材以問題為基本內容,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沒有標準答案。真正的哲學問題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孩子有最活躍的好奇心,會自發地問一些哲學問題,好的哲學課就是引導他們自覺地去想這些問題。如果哲學課是灌輸一些教條,就會讓人離哲學越來越遠,那就不開為好。
7、中新網:作為一個“思想者”,您的內心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平靜?愉悅?惶恐?
周國平:都有吧。我是一個活人,不是思想機器。你要思想,首先要感受,而感受是五味俱全的,有快樂也有痛苦,有清明也有恐懼,有明白也有困惑。思想是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梳理、分析、引導的過程,目標是平靜。但平靜往往是暫時的、相對的,因為你在繼續感受。我覺得這樣很好,使你的思想也在變化和前進。
8、中新網:能表達一個人思想的方式有很多種,寫作、演講、微博等都是。請問哪種是您的最愛?
周國平:當然是寫作。寫作是我的主業,應該説也是強項。演講肯定不是我的強項,我做演講常常是被動的,邀請來了,推不掉,只好硬著頭皮去講。不過,許多年講下來,發現對我的寫作也有益處,因為那種反饋是直接的,可以促使我深入想一些問題。你們看這兩本書就知道了,許多東西是新的,在我寫的文章裏看不到,或者沒有展開。
9.《幸福的哲學》《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和以前您寫的書有什麼區別?
周國平:以前曾經出過講演錄,那是2006年出的,現在這次出版裏面有一本內容和原來出的那本是相近的,但我對之前的內容進行了很大篇幅的修改。以前出版的非常厚,裏面有很多采訪的東西,我全部刪掉了,加了以前遺漏的。《幸福的哲學》完全是新的,從來沒有發表過。
10.中新網:講演和寫作是有去區別的,講演的風格,你受誰的影響比較大?你怎麼看講演風格?
周國平:説實話講演對我來説是一個勉強上陣的事情,我自己認為我的性格不適合演講。
我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説話,以往十幾人的討論會我基本上能躲就躲。很多善於講演的人,他們都有很大的表演性,談笑風生,這個我基本上是做不到。我講的是哲學,講人生道理,我覺得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談心,也跟我的性格比較合適,比較對應。
11.中新網:您如何看待人生當中的逆境?
周國平:逆境的作用很重要,當然我不能把逆境本身看作是幸福的,我還是喜歡順利一點,但是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説總是一帆風順,從來對逆境沒有體會,沒有經歷的話,我很懷疑這樣的人一定是在做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他才會這樣,如果他為自己設定了比較高的目標,就不可能沒有逆境。另外如果太一帆風順沒有逆境的話,我覺得這樣的人,實際上他從人的性格方面、精神方面會比較淺薄。如果我們把幸福定義為是有過有意義的人生的話,從幸福角度他是也欠缺的,他的意義是不完整的。
12.中新網:這本書出版社把它們和您之前的圖書區別開了,定義為一本“適合於大多數讀者來看的一本哲學的普及書”,一本解開哲學奧秘和基本概念的“橋梁書”,您怎麼看?
周國平:這套書我實際上花的工夫真的很大,去年整整一年都在做這兩本書,有的人就説你一本講演錄你花那麼大工夫幹什麼,因為我整理的過程中,我覺得這麼多講演講下來,像幸福與人生,人文精神與幸福轉型,這些很重要的主題,我確實通過多次的講演以後,思路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豐滿,最後能夠把它整體出來,在我的別的書裏面你找不到的,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把它講的那麼系統、那麼明白,在別的書裏面找不到,所以現在可以説在我書裏面是特殊的一筆,它不僅僅是一個講演的東西,我覺得它有點像一個小型的學術專著,我覺得每一個課題我都可以把它寫成一本書,在這個基礎上,這個基礎已經有了。
13.中新網:您説《幸福的哲學》和《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是一套,您覺得達到了您預期理想的新書。你最初覺得圖書的理想狀態是什麼?你為這2本書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到底是什麼樣的努力?
周國平:首先我的理想狀態就是一本好書,因為我看到很多整體演講錄,我覺得很粗糙,大量的講演錄是很粗糙的,他很容易把錄音記錄稿拿出來稍微修改一下,編一點是這樣的,但是我想我這樣一本書出來以後,它真的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著作,就是説實際上很多演講可能會有重復、調查,但是我看很多人是不管那些,重復就重復,交叉就交叉,但是我是儘量把它減到最小程度,不然重復看就不好了。但是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你説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艱辛,很困難的,你看我是怎麼做的,譬如説《幸福的哲學》,全國我講了大概有一二十場,因為我自己知道我講完以後,可能有幾堂內容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後來又發生了變化,哪一些發生了變化,我會抽出一些來,比如我的著作就會把我講演的錄音全部整理成文字,把5個錄音稿我就把它進行對比,哪一些地方是重復的,我把它一個一個挖出來,然後比較哪一個表達的更好,我把這個放進去。反正每一段我都是這樣幹的,你想每一段要這樣幹下來要花多長時間,然後選其中表達最好的把它拼接起來,拼接過程要通順,要做文字的過渡、加工什麼的,確實很費力。
有時候我就想我重新寫一篇就完了,但是不一樣,那個東西畢竟有一定的現場感,所以花了很多工夫,寫了一本比專著還要花工夫多的講演錄,最後我弄完了以後,我覺得還行,真的是沒有白費工夫。
14.中新網:您的圖書我仔細的看了一遍,語言很嚴謹,看的出您認真付出的痕跡。
周國平:上海《咬文嚼字》雜誌,盯著名人的著作改錯,每年選10個人,我也選進去了,結果我選的最短,我是很認真的人,我太太幫我做的事我就不滿意,她説你這個可以交給我做,或者交給別人做,做完以後我説不行,我得重做,最後沒人願意給我做了,我看到一個錯別字或者句子不通我很難受。基本上我交給出版社的稿子,就是一個真正的成品,而不是半成品。出版社一般看稿子會非常輕鬆,因為鮮少有錯字。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