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産業陷困境虛有其表 經濟呈“空心式”成長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7-31 15:21:0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7月31日電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競爭最激烈的電子代工業面臨毛利率“保2”危機,整體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十年來下跌約6個百分點,面臨“保20”的挑戰。“臺經院”院長洪德生昨天警告,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下滑、毛利變低,廠商海外生産比卻居高不下,導致台灣經濟呈現虛有其表的“空心式”成長。
他説,台灣産業發展陷入困境,尤其,長期重出口、輕內需,使得資本密集産業獲得較多的政策資源,但産業與企業不僅未帶動薪資成長及就業,本身利潤也愈來愈低。
附加價值降 影響薪資
由於附加價值的計算,就是把廠商的投入減去中間製造過程,可以説是勞工的薪資、企業的利潤、機器設備的折舊與間接稅負的總和,因此,製造業附加價值降低,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勞工的薪資。
“臺經院”的研究更發現,日本與韓國的勞工薪資佔製造業附加價值約55%,但台灣已經降到50%以下。
洪德生因此呼籲,台灣在攬才上必須積極對外開放,引進海外人才以因應産業競爭變局。
洪德生昨參加“中經院”舉行的“2020台灣願景與挑戰”研討會時表示,台灣製造業海外生産比這幾年都維持在50%以上,台灣長期依賴出口,資本密集産業獲得較多政策資源,卻以生産中間財為主,欠缺自主性。
洪德生直言,台灣産業以出口為主,在科技創業、基礎工業、管理與行銷等領域缺乏人才,如何吸引優質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台灣人才三大致命問題
洪德生表示,台灣人才現有三大致命問題,包括海外人才進不來、台灣人才出不去。他建議,台灣産業必須轉型,讓未來産業應朝智慧化發展,導入更多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産效率,不要再與新興地區比拼低成本勞動力。
洪德生以美國矽谷的成功為例,強調矽谷有完善的創業環境,吸引多元又國際化的人才,台灣應全面檢討放寬現行海外人士居留與工作法規,讓他們能留在台灣工作與創業。
新聞辭典:附加價值率
附加價值率愈高,獲利能力就愈好。
“附加價值率”意指廠商創造的附加價值,佔生産總額的比率,也就是産業本身所創造出的價值。附加價值率愈高,顯示獲利能力愈佳,代表産業中的各企業獲利能力愈佳。
近十年,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減少了6個百分點,凸顯産業結構轉型調整的急迫性。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