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緊鑼密鼓推動集體自衛權走向實質化

日本政府內閣會議7月1日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後,隨即開始著手相關法律修改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安倍政權還加強營造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國內外環境,以推動其走向具體化、實質化。

 

成立專門機構修改關聯法案

 

日本將成立由安倍直接領導的專門機構,強化對關聯法案修改進程的把控。

 

據日本NHK電視臺2日報道,內閣官房副長官加藤勝信當天表示,將成立一個由國家安全保障局領導的30人專門小組,負責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法案的修改與制定工作。

 

加藤稱,該專門小組由“企劃班”和“事態對處法制班”構成,“企劃班”負責各行政部門的聯絡與協調,由出身防衛系統的官房副長官補高見澤將林領導;“事態對處法制班”負責針對發生武力攻擊事態的法律修改,由出身外務系統的官房副長官補兼原信克領導。加藤還表示,(法律修改)正進入作業階段,將根據具體目標加以推進。

 

該機構置於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NSC)領導之下,而首相安倍正是這個NSC的最高領導人。

 

增設“安保法制擔當相”

 

日本還將增設安保擔當大臣的內閣職務,謀求安保體制的全面突破。

 

《讀賣新聞》7月6日報道稱,安倍5日對該報表示,為推動相關安保法律的修改制定以行使集體自衛權,在今年秋季的內閣調整中,擬增設“安保法制擔當相”職位。安倍表示:“由於(相關法案修改)是相當大的法律修改制定工作,必須由精通(安保事務)者擔任。”

 

安倍還表示,在相關法案修改制定的準備工作方面,從“灰色區域事態”到集體自衛權的行使,有必要向國民展示其整體面貌,這是相當龐大的法律修改作業,無法説具體先從哪入手,還需要一點點時間。

 

《讀賣新聞》分析稱,由於日本內閣成員18個法定編制已滿,屆時“安保法制擔當相”一職可能由其他內閣成員兼任。

 

有分析認為,安倍可能改變原計劃的推進策略。安倍原來的打算是,先在今年秋季臨時國會期間提出“灰色區域事態”應對方案,再在明年正常國會期間提出關聯法案,分步推進集體自衛權的既定方針。現在,安倍的思路可能傾向於首先做足所有準備工作,等待合適的內外環境與時機,謀求“一舉過關”。

 

一般認為,日本此次擬修改的相關法律中,有幾個被視為重點,其中包括:修改《自衛隊法》,新增自衛隊平時對美軍艦護衛、(自衛隊進入他國)救出日本國民、自衛隊出動行使集體自衛權等內容;修改《聯合國維和活動協力法》,允許自衛隊對他國軍隊實施(武力)“馳援”;制定《自衛隊海外支援活動恒久法》;修改《船舶檢查活動法》,允許日本自衛隊臨時對他國武裝船隻實施強制登船檢查;修改《武力攻擊事態對處法》;修改《周邊事態法》,促進“(與美國)武力行使的一體化”,等等。

 

繼續爭取美國支持

 

同時,日本繼續加強與美國的溝通,以爭取更大支持。

 

其中,7月6日至13日,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訪美,期間將與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會談。

 

日本媒體報道稱,小野寺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向美方説明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會議決定,另一方面,是要與美國商議推進落實上述決定所需的具體法律完善步驟,重點是今年年底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改問題。訪美期間,小野寺還將參觀位於加利福尼亞的海軍登陸艦和德克薩斯州的F35戰機生産基地。據信,日本正在考慮從美國引進這一機種。

 

安倍頻頻外訪“疏通外部環境”

 

近期,安倍將保持密集外訪的態勢,一方面積極向各國推銷其“積極和平主義”,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經濟合作,促進與到訪國家的安保關係。安倍是想借這些出訪活動進一步“疏通”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外部環境。

 

《每日新聞》4日報道稱,7月6日,安倍開始對新西蘭、澳大利亞、巴布新幾內亞等南太平洋國家進行訪問。在與新西蘭總理約翰·基的會談中,就締結日新相互提供軍事物資協定(ACSA)的問題,日本和新西蘭已經達成了一致。

 

此前,日本已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締結了ACSA。在今年5月初的日英首腦會晤中,也確定啟動雙方締結ACSA的談判。有日本媒體報道認為,此番集體自衛權解禁後,上述協定都有必要做相應修改。

 

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將部分涉及參與聯合國國際維和活動,甚至涉及聯合國多國部隊的“集團安保”問題。所以,提升日本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地位,擴大日本方面的聲音,對安倍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戰略戰術效應很重要。今年8月底到9月初,安倍將訪問斯裡蘭卡和孟加拉國,並分別與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安倍訪問這兩個國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進與這兩國防衛當局的交流,加強安保領域的合作。同時有報道稱,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今年5月訪問日本時曾暗示,孟加拉國可能放棄明年與日本競爭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機會,安倍此訪,有以經濟援助為手段進一步誘使孟加拉國主動放棄之意。

 

東京7月7日電 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