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層面力挺香港發展 在六大方面加強支持

國家層面力挺香港發展在六大方面加強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日前表示,保持港澳地區繁榮穩定仍將是“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涉及香港發展的相關內容,國家發改委會儘早啟動研究。

 

讓香港深入參與規劃

 

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已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4月份,香港特首梁振英特意赴京造訪商務部及國家發改委,就香港如何參與制定“十三五”規劃做溝通。

 

國家發改委方面已報經國務院同意,繼續沿用編制“十二五”規劃的合作機制,由發改委與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共同協商開展相關工作,具體由發改委規劃司與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建立窗口聯繫機制,不定期進行工作層面交流。

 

跟過去一樣,“十三五”規劃將首先聽取香港社會各界意見,然後才開始研究起草相關內容。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參與方式上,我們將積極創新,使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能深入、廣泛、更有效率地參與規劃的編制。”

 

目前尚無法斷言規劃的具體內容,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國家對香港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推動大型基礎設施合作,加強兩地互聯互通;編制落實有關地區規劃協議,深化粵港區域合作;推動內地與香港雙向投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保障港澳重要物資供應,維護香港民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推動CEPA相關工作,支持對香港進一步開放。

 

國家是香港堅強後盾

 

香港回歸17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1997年香港剛回歸就遭遇亞洲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堅持貨幣穩定政策,為香港有效化解危機創造了有利條件;2003年香港遭遇SARS衝擊,中央政府實行內地居民赴港旅遊“自由行”政策,並簽署和實施CEPA,對香港經濟復蘇和社會穩定給予極大的支持。

 

以CEPA為例,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于2003年簽署CEPA,如今內地幾乎所有的經貿領域均已對香港開放,香港的旅遊、貿易及物流、影視、醫療服務、建築、個體工商戶等産業和個人進入內地均取得較快發展。2013年,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4010.1億美元,同比上升17.5%。

 

中央支持香港打造成離岸人民幣中心,這一業務有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自2004年開始推動人民幣離岸業務,截至2013年11月,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央政府推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有效擴大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實力和規模。

 

在推動區域合作方面,國家還打造了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3個粵港澳合作區,為香港有限的腹地擴容,也讓香港經驗可以更好地在內地發光發熱。

 

珠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的交通運輸體系也在逐漸完善。發改委表示,國家規劃全國港口時,聽取香港特區政府意見,著力打造以香港港口為中心,內地港口為補充的港口群格局。而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在建的大型項目,將為香港更增交通便利。(本報記者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