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製造空調房?先秦建設"窟室"存放冰塊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08 16:53:27 | 來源: 長沙晚報 |
三伏天,連日來持續高溫,很多同事連午餐都草草對付了事,還有人換了簽名———“寧可在空調房餓死,也不做外出覓食的勇士”。習慣了與空調、電風扇為伴的現代人也許很難想像,在沒有電也沒有電器的古代,人們如何度過熱浪滾滾的夏天?其實,古人度夏不但充分體現了智慧,還十分低碳環保且有情趣。
評論:用冰塊降溫的方法其實早在先秦就已經有了。那時存放冰塊的地方被稱為“窟室”。窟室是一間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熱的夏夜,貴族們在窟室中通宵達旦飲酒作樂,和今天人們下班後到冷氣十足的夜店喝上兩杯十分類似。
到了漢代,皇宮裏設有冬夏兩用的“空調房”,冬季用房叫“溫調殿”,夏季用房叫“清涼殿”。清涼殿內有多重降溫裝置———以石頭為床,用玉晶盤裝冰塊,還有僕人站在一旁對著扇扇子。
唐代,長安城地位較高的大臣家裏也都紛紛建起“空調房”———“含涼殿”。含涼殿內有“扇車”,相當於今天的空調扇,只不過依靠的不是電能而是水能,用水轉動扇葉,風扇再對著涼水吹就能形成冷氣。這種裝置據説是中國最早的“進口空調”了。
宋朝的“空調房”已經開始考慮對空氣的凈化手段,廳堂裏擺幾百盆鮮花,“鼓以風輪”對著吹,不但涼快,還能起到“清芬滿殿”的效果。
再到明清時期,皇家宮殿房間內出現了可移動的冷源,即貯放冰塊的櫃子,上面鏤空,作為冷氣孔,中部空間還可儲存食物,如西瓜、冷飲等。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諮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台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節慶激發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裏:台灣人才工作者“鬥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區發佈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