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民間習俗"懸秤稱人" 瘦了的話需"貼秋膘"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07 15:49:22 | 來源: 錢江晚報 |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原標題:立秋日民間習俗"懸秤稱人" 瘦了的話需"貼秋膘"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宋代詩人劉翰的這首絕句,描述的正是夏秋季節交替時的立秋之日場景。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從北回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預示著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在唐朝以前,立秋當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這在《禮祀·月令》、《後漢書·祭祀志》、《新唐書·禮樂志》等書中都有記載。
而在民間,立秋節這天的習俗是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過了一個夏天,人消瘦了還是長胖了。如果稱出來的結果是瘦了,那自然要借著“貼秋膘”的名義大吃大喝了。
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説這時刮的風不同於暑天的熱風,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早晨會有霧氣産生;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了。
儘管古諺説“立秋之日涼風至”,不過,並不是説秋天就已經到了。在氣象學上,當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入秋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別極大,入秋的日期也各不相同。
一般來説,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通常在8月中旬入秋;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大多從9月中旬開始;9月底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記者 徐叔競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諮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台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節慶激發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裏:台灣人才工作者“鬥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區發佈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