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住宅稱呼有規矩:草根百姓房子稱“家”

《水滸傳》中的柴皇城,職務不高,皇城使,相當於武功大夫,正七品。他家住房雖然敞闊,精緻,卻只能稱為“宅”。

 

第五十三回,殷天賜帶混混打傷老柴。柴進從橫海郡急匆匆趕來探視,“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馬”。第三十回,武松隨同眾人,“到得張都監宅前”。張都監,名叫張蒙方,是孟州守禦兵馬都監,州裏的一個小差遣官而已。老柴和老張,要是把“宅”説成“府”,會立馬進監獄。

 

《宋史·輿服志》説,執政官及親王的房子稱為府,其他官員房子稱為宅,草根百姓的房子稱為家。這個規矩亂不得。

 

老柴這類普通官員的住宅,依照慣例,格局是“前堂後寢”。分為四層,最外面是門屋。《宋史》明確,六品以上官員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烏頭門或門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築物,設墻和門,上有屋頂,前後兩面有柱無墻,類似廊屋)。柴皇城雖只是七品官,但聯繫他前朝“鳳子龍孫”的特殊身世,有門屋也不算越制。

 

第二層是外廳房或叫正廳、前堂,一般用作會客及家庭婚喪等大事。第三層是後堂,日常起居的臥房,也叫寢室,位於正廳之後。等閒人不得隨意入內。第四層是宅後花園,一般留有後門或叫角門。另外,在廳堂與臥室之間有穿廊,兩側有耳房或偏院。

 

我們知道,有權者膽肥,住宅超標不稀奇。比如仁宗朝、神宗朝宰相富弼大人,就建有私家園林;宣徽南院使王拱辰,建有環溪園林。

 

我們還知道,有錢人愛燒包,講闊氣,比排場,圖舒適,所以喜歡“逾制”,就是不按規定辦事。比如理宗朝丞相崔與之,回蜀地老家後,無官一身輕,就造大房,壯麗無比。雖然退休,但政治待遇沒變,不算違規。有個李姓同鄉,錢多到燙手,對崔府羨慕嫉妒,一發狠,聘請建造崔府的那班工匠,在自家地盤造房,新居落成,尺寸大小,規格風格,和崔府一模一樣(《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夷堅志》説,杭州有個富商王彥太,房子巨豪華,規模宏大,老王因此趾高氣揚,覺得世上沒咱不能辦不敢辦的事。後來,老王出海經商,一去多時,老婆小方很鬱悶,只好天天散步解悶。地點在哪兒呢?老王的大宅後面,辟有大花圃,花類繁多,花開四季不斷,鳥語花香,小方走著走著,漸漸心情平暢,閨怨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