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原意是烤麵包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9-16 15:17:04 | 來源: 蘭州晨報 |
在宴會上“乾杯”會增添喜氣和風趣。同時,乾杯時,人們往往要互相碰杯,而這與教堂敲鐘是同一意思,據説是為了驅逐惡魔。
據考證,“乾杯”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是烤麵包。
當時的愛爾蘭酒徒有這樣的習慣,把一片烤麵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去除酒的不純。同時,古時人們在乾杯時總是用右手持杯,伸直到與肩一樣齊,這是為了讓對方看到,祝酒者腰間沒有暗藏武器,是友好的意思。
到了18世紀,“乾杯”一詞才有了今天的含義,並且發展成為祝賀頌詞之載體。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