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原意是烤麵包
|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9-16 15:17:04 | 來源: 蘭州晨報 |

在宴會上“乾杯”會增添喜氣和風趣。同時,乾杯時,人們往往要互相碰杯,而這與教堂敲鐘是同一意思,據説是為了驅逐惡魔。
據考證,“乾杯”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是烤麵包。
當時的愛爾蘭酒徒有這樣的習慣,把一片烤麵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去除酒的不純。同時,古時人們在乾杯時總是用右手持杯,伸直到與肩一樣齊,這是為了讓對方看到,祝酒者腰間沒有暗藏武器,是友好的意思。
到了18世紀,“乾杯”一詞才有了今天的含義,並且發展成為祝賀頌詞之載體。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開放的中國:堅持開放合作 互利共贏2025-11-05
- 傳統文化生動“破圈”撬動消費澎湃活力2025-11-05
- 臺胞來大陸不但很便利,而且很安全2025-11-05
- 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上海舉行2025-11-05
- 2025年台灣美食文化嘉年華在天津市和平區舉辦2025-11-05
- 年度最大“超級月亮”來了!今晚記得抬頭看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