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又傳統 香港年味濃

雖然離春節還有一個月,但在北京,一場以“團圓·香港”為主題的展覽,早早帶來了節日氣息。1月16日~18日,途經在東方廣場舉辦的這場展覽,不少年輕人領到精緻的禮品,提前享受了一把冬日過節的溫暖。

 

談起春節,香港旅遊發展局副總幹事葉貞德覺得,中國很難有一座城市能像香港一樣,“年味那麼濃”。

 

“團圓·香港”展覽呈現的部分內容,把香港的“年味”具體化:裝滿各式糕點、中間部分必放瓜子的圓形“全盒”象徵團圓,取粵語諧音象徵財富的“發菜豬手”,好運者順時針轉好運延續、運氣不佳者逆時針轉時來運轉的銅風車……

 

“這只不過是香港春節特色的一小部分。”回味起過年情景,精明幹練的葉貞德用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再現記憶。雖是香港人,但她自上世紀80年代便到內地發展,在一年多前由香港旅發局大中華區總監升任旅發局副總幹事之前,她一直在內地工作,多年磨練下來,憑口音已難以輕易辨別出她來自於香港。

 

“香港人非常看重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尤其像春節這種講究團圓的節日。”葉貞德説,每年春節,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透露出幸福的願望和溫暖的氣氛,各式各樣的美食,各種由諧音取出的關於家庭、個人、錢財、事業等方方面面的講究,五彩斑斕的各類活動,組成了她記憶中的春節。

 

與香港相比,一些內地朋友跟她描述的內地城市過春節的情景,似乎“冷清一些”。“如果在北京過年,除了逛逛廟會,似乎也沒太多趣味。”有北京的朋友告訴她。

 

在內地工作20多年,葉貞德每年都回香港過年,“這是團圓的節日,無論如何是要跟家人一起過的”。“團圓”這個在中華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香港同樣有其至高的地位,“我們這次辦展覽以‘團圓’為題,也是認為,這是春節的精髓”。

 

由於特殊的歷史,在香港,許多人同樣喜歡過西方節日。“其實這並不衝突,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本身就是相容並包,這裡既有傳承很好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有西方各大節日,每個月都有節日。”葉貞德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香港確實是一座幸福的城市。

 

“情人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等都是充滿外國情調的節日,同時更是跟三五知己、好朋友狂歡的節日。但對香港人來説,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重要日子。”葉貞德説,中西方節日“各有分工”,承擔了香港人不同的情感需求。

 

在葉貞德看來,國際化帶給香港的,不僅僅是西方節日,還有中國傳統節日的“潮流化”、“國際化”。“香港的傳統節日,不但細膩呈現了古老習俗,同時加入國際文化的元素,呈現出多變又精緻的佳節時光。香港展露了變換的潮流姿態,不變的是傳承了許多美好的習俗。”葉貞德説。

 

以花車巡遊匯演為例,這是每年春節期間香港的招牌活動,已連續舉辦20年。“有國際化特點的是,每年的巡遊都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表演隊伍完成。”葉貞德説,今年春節的20週年匯演,更是規模空前。

 

而每年春節,氣候正宜人的香港都會迎來世界各地的遊人。“我們策劃春節活動時,抱著一種想法,要把中華民族的節慶習俗、文化傳統展現出來,讓整個世界看見。”葉貞德説,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正因為有傳統和潮流的完美結合,更有可能將傳統節日展現得更加豐富,讓更多人接受。

 

今年春節,香港將推出系列活動。“除了花車巡遊,還有很多值得體驗。”葉貞德介紹,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每晚上演的“閃躍維港”3D光雕匯演,是科技與藝術的絕美饗宴;大年初二可以到維多利亞港欣賞聞名全球的璀璨煙花匯演;大年初三可到沙田車公廟,一起轉動銅風車,轉出新年好運氣。

 

“當然,你還可以在新春賽馬盛事開賽時試試手氣,還可以到大埔,跟隨香港人的腳步探訪林村許願樹,更能品味各種帶有美好意味的美食。”葉貞德説,這些都是過年時的“常規活動”,“這麼多年,香港的年味一如既往的濃,相信以後還會更濃。”

 

本報北京1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