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國家非遺項目高州木偶戲的老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5-01-19 10:38:2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廣東省國家非遺項目高州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梁東興,再過一個多月就年滿70歲,但在時下寒風料峭的冬夜,高州市金山街道米糧村的鄉親們依然能看到他行色匆匆,往來于四鄰演出。
梁東興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高州木偶戲是一門“國家非遺”文化藝術,把它傳承下去是其使命。
高州木偶戲又稱傀仔戲,是從明朝萬曆年由福建傳入的布袋戲發展而成,後因“琢木成偶”而得名,在民間中流傳幾百年,經久不衰,在粵西以及廣東戲劇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被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梁東興告訴記者,高州木偶戲輝煌時期,日本、德國木偶戲劇家曾先後來到當地觀摩、交流木偶戲藝術,香港唱片公司也專程到高州錄製木偶劇錄音,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發行。1999年5月,其本人應邀到德國慕尼黑等10個城市巡演,歷時一個多月,深受觀眾歡迎。
茂名市文廣新局官員李向華介紹説,高州木偶戲內容多取材于神話、民間傳説、誌怪小説、傳奇、白話小説、民間地方掌故等,以敘事形式居多,有時一齣戲最多就有100集以上,可演半年或一年之久,最少的也有20至30集。演出時,臺上的藝人舞弄木偶並以本地方言説唱,表演通俗易懂、亦莊亦諧,台下觀眾則人頭涌涌,各式小商販也聞風而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戲盛極一時,木偶戲班發展到2000多班,年演出逾萬場,成為廣東演出單位中演齣劇種最多的文藝團體。
近年來,由於電視機、手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劇本單一及演出費低等原因,高州木偶戲市場逐漸萎縮,從藝人員隨之銳減。
儘管木偶戲現狀令人擔憂,但梁東興仍然看好它的前景。他説:“自打高木偶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後,地方文化部門已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促進木偶戲發展。就我而言,一年到晚的演出從沒有間斷過。更可喜的是,每次演出,除了老年觀眾,還吸引了大批的初中、高中學生前來觀看,很多本地的大專院校也經常邀請登門表演。此外,不少本土木偶藝人還把目光瞄向外地市場,在佛山、肇慶等地登臺獻藝。目前,我的主要精力是培養新人,把木偶戲藝術事業發揚光大。”
“其實木偶戲市場的培育,劇本的定位很重要。每次到學校演出,我都會精選一些愛國題材的劇本,譬如《岳飛傳》等,並不斷推陳出新,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培養他們對木偶戲的興趣,進而廣為傳播,使木偶戲這門文化藝術深入人心。”梁東興如是説。(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