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爭拗、聚焦民生 香港“圓桌會議”直面發展難題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1 10:45:51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放下政治爭拗聚焦經濟民生
香港“圓桌會議”直面發展難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經濟體也是如此。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平穩,失業率和通脹都保持較低水準,但土地稀缺等深層次矛盾,可能影響香港今後的經濟民生。如何改善?香港民建聯近日組織的圓桌會議上,來自社會各界的精英各抒己見,為香港如何解決土地等問題以及怎樣利用好“一帶一路”機遇提出建議。
缺地的連鎖反應
在民建聯主席李慧瓊眼中,土地問題不僅影響改善民生,導致香港居民居住環境逼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長者缺少公眾休憩場所,也影響經濟發展。“租金佔企業經營成本的比例不斷攀升,土地問題已經影響到不同行業。”
土地問題與安老等民生問題交織在一起。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提供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香港的老齡化問題。他説,目前香港有百歲“人瑞”3000多人,20年後,這一數字可能會達到4萬人。20年後,香港的勞動人口將小于非勞動人口,“吃飯的比做事的多”。應對老齡化,就要建養老院,土地也是一個重要的掣肘。
陳章明説,新界超過八成的農地已經被地産商收購,希望地産商不要“賺到盡”,而要顧及社會責任,投到地之後,拿出一定比例修建安老設施。陳章明痛心地説,一個地區曾規劃建養老院,但周邊私樓業主都強烈反對。
土地問題需合力破解
土地難題如何破解?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認為,商界、社會福利界不能只站在自己立場,需要各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商討,增加方案的認受性和可信性。
中原集團創始人施永青提出,政府已經為平抑樓價出了很多力,但有兩個問題依然存在:一是房屋供應不足,二是房價受到投資因素影響而扭曲,與購買力脫節。他建議應該分辨三種不同需求,提供對應的房屋供應。首先是負擔不起建築費的人群,應當入住公屋,政府提供租金補貼;其次是負擔得起建設費和地産商合理利潤的人,應當由政府劃撥土地,甄別符合資格後買樓。這種房子最大四五十平方米,不能出租,僅供自住;最後是高端市場,應當是自由市場,保持投資吸引力,讓市民通過投資分享香港經濟增長的好處。
李慧瓊認為,土地問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法。中短期看,控制需求的方法是對的。長期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商討,比如是否能開發部分郊野公園,或者解決棕地(荒廢或遭破壞的工農業用地)問題以及填海造地,又比如提升部分地區建築密度。
“沒有人希望郊野公園消失。但香港發展到今天,市民要明白,很多問題都是一個取捨選擇的問題。”李慧瓊坦言,任何公共政策都一定有人開心,有人受影響。沒有政策是完美的,關鍵在於尋求平衡。政府應該跟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早早溝通。環保團體也要想一想,是否一點點填海都不行?要解決問題,可能需要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讓一步。這其中,政府的角色特別重要,政策要有科學的研究和數據支持,讓市民容易接受。大眾傳媒應當把政策的本意準確介紹給市民。
傳統産業要抬腿邁步
除了土地,還有很多問題困擾香港。李慧瓊舉例説,香港的優勢産業,比如進出口、旅遊,各自面對挑戰。港幣跟美元掛鉤,近來商品價格相對上升,影響不少行業生意。香港經濟轉型不太成功,一方面傳統産業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又沒有培養出創新科技等新的優勢産業。
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長期存在醫生短缺的問題。香港醫學會會長史泰祖認為,醫生資格考試合格率低是重要原因,應當檢討考試內容,增加考試次數。他反對非本地醫生不經考試來港執業。“香港主權屬於中國。英聯邦醫生現在來香港執業不用考試,我對此不敢認同。”
香港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醫療服務供需矛盾會逐步凸顯。史泰祖認為,香港專業醫療發達,基層醫療落後,這個大方向是錯的。應當積極發展社區醫療、基層醫療、預防醫療,醫院與社區合作,向基層醫療投放教育資源、配套設施,通過公私合作提升水準。
借“一帶一路”東風
雖然問題很多,但與會者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信心。
香港智庫“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説,香港處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有利地位,佔盡天時地利。香港至少有三個範疇存在優勢,即監管、融資和糾紛解決,因為香港有良好的金融監管制度,是航運樞紐,是法治之區,完全可以利用這些長處,推動香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投資中心以及文化輸出站,將相關的制度和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推廣。“無論從國家角度,還是從香港利益出發, 我們都應該全力參與推動‘一帶一路’,抓住此良機推動經濟發展。經濟如果不振,民生也只能是鏡花水月。”
李慧瓊説,香港本身有“一國兩制”的優勢,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加上國家發展勢頭好,“一帶一路”戰略又帶給香港新的發展機遇,可謂是“天時地利”。但是香港缺的是“人和”,尤其是政改期間,內部矛盾複雜,社會對立嚴重。“社會上持不同意見的朋友,雖然政治立場各異,但可以就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坐下來談,一起找出方向。希望各界放下政治爭拗,聚焦討論民生經濟問題。”(記者 尹世昌)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