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克萊齊奧:李白杜甫詩歌是偉大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得克萊齊奧:李白杜甫詩歌是偉大作品

勒·克萊齊奧 記者胡九思 攝

 

昨晚,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在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報告廳作題為“想像與記憶”的人文講座,他説自己對中國的詩歌文學非常感興趣,認為莫言是偉大作家。

 

勒·克萊齊奧多次訪問中國,與中國文化界保持長期交流,並任南京大學等高校的名譽教授。該講座是省作協和華中科技大學文學院主辦的“春秋講學”2015年秋講。

 

用中文“你好”做開場白

 

昨晚,可坐千人的報告廳爆滿,沒有座位的學生站到了門口,許多學生席地而坐。今年75歲的勒·克萊齊奧穿著馬甲出場,輪廓分明,有幾分帥氣。他用一句中文“你好”,作為講座開場白。

 

“我是一個作家,喜歡回憶過去,作家或許是最喜歡感懷的,在中國叫悲秋之懷。”勒·克萊齊奧説,自打寫作開始,他的寫作30%是想像。然而現在的寫作,想像比重大大降低,可能只剩下百分之一二,餘下統統是記憶。

 

勒·克萊齊奧説自己在地中海邊長大,北非、亞洲的航船來往,碼頭上起重機還吊起魚,他和哥哥在碼頭、甲板上玩,這些記憶現在有些模糊,卻是構成他寫作的重要源泉。

 

另一種想像來自他家族的故事。法國大革命後,他的家族遷徙到毛里求斯,島上有曾祖父留下的藏書,其中有馬可·波羅的奇聞錄。這些書籍讓幼時的他萌生了在文字中遠行的願望。

 

勒·克萊齊奧也指出,現實經常會超出我們想像,天文、醫學及其他自然科學,這些領域的現實存在都超出人類想像,作家要向自然科學學習。

 

對中國詩歌文學感興趣

 

在與華中科大學生對話環節,勒·克萊齊奧説,在浪漫主義運動盛行之初,有一部中國作品翻譯成德語,莊子的《逍遙遊》,裏面有莊周夢蝶的故事,中國文學家對夢境的闡釋,令他對中國的詩歌文學頗感興趣。

 

有同學提問,怎樣的作品才能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勒·克萊齊奧説,偉大的文學作品很難定義,李白、杜甫的詩歌深邃而神秘,他有時整天、整周沉醉在其中,他們的作品就是經典。

 

勒·克萊齊奧説,作家都會懷舊,李白也是,巴金提到年華憶事,老舍是描寫古中國消失的世界,他説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希望下一代人能好好生活,讓生命延而不斷。這可能就是中國文學藝術源遠流長的源泉。

 

對中國當代作家,勒·克萊齊奧表示他喜歡莫言,認為莫言不是完美作家,其作品用暴力、打趣、幽默的手法,表現了深刻的人文主義和生活經驗,呈現出他個人的文學形式,這也是莫言可以稱為偉大作家的原因。

 

講座最後,有同學問怎麼看待大學生的幸福?勒·克萊齊奧打趣説,答案會很好笑,不過還是給你指一條明路:看一本好書;看一場露天電影;第三,親吻一位少女。他的回答惹得現場大學生笑聲一片。

 

記者萬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