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後去補碗 專利修復技術助融資3000多萬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1-18 11:29:21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一個大學生竟然去補碗?”2010年,當盧成堆準備創業做餐具修復時,朋友和家人都不理解。但他沒有放棄,蹬上一輛破三輪車去收碗,“我多補一個,就會少一點浪費,少污染一點環境,這是有利於節能環保的大事業”。
漸漸地,憑藉高超的專利修復技術,公司慢慢發展起來。2013年,盧成堆想進行股份改造,因為公司註冊資金只有10萬元,很多人諷刺他,他不畏言,執意在浙交所掛牌,成功融資3000多萬元。
2014年,由於探索技術升級和服務轉型,他考慮在新三板轉板,又有人質疑:“新三板交易量不活躍,轉了有什麼用?”他又一次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最終上市並融資1億元。
如今,幾個人的團隊發展成擁有近200家加盟商的連鎖企業,1988年出生的農村少年成為上市公司老總。11月17日,盧成堆當選“2015年大學生創業英雄十強”。此次活動由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秘書處、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主辦。
盧成堆發現,獲獎的小夥伴大多和自己有相似的經歷,面對創業路上的冷眼和嘲笑,堅持夢想,不斷創新,永不言敗。
“創業創新者就是今天這個時代的英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日的“雙創”活動周上説。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時代呼喚更多英雄的引領,創新創業精神才能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真正的創業者要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成立“瓷爵士”公司之前,盧成堆發過傳單、做過銷售、開過校園通訊店。從溫州市蒼南縣一個小山村走出來的他,“當初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讓家人過上好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
2009年9月25日,一篇關於“碗具翻新”的新聞吸引了他的注意,這項技術可為一家四星級餐飲企業一年節省幾十萬元的破損開支。盧成堆判斷,這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更重要的是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境”。他很快聯繫上那位瓷器修補專家,果斷賣掉自己剛買的轎車,開始“補碗創業”。
“創業不是單純地做生意賺錢,真正的創業者要為社會創造價值。”盧成堆的創業夢想也在發生變化。
張振華認同這個的觀點。這位1995年出生在內蒙古農村的大學生,正在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再造家鄉。2012年,他看到一個數據,為了提高産奶量,每年內蒙古的牧場從美國進口紫花苜蓿數量達上百萬噸。他不服氣,“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的草,我們能不能自己種?”
2014年,他帶領團隊試種1000畝紫花苜蓿,純利潤達150萬元。他看重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紫花苜蓿的根特別長,有很好的防風固沙和固氮作用,如果大面積推廣對生態改良很有利”。
最大的困難是説服農民。要實現大規模生産,需要將分散的土地集中連成片。一開始,農民並不看好這種“奇怪”的作物,他們擔心一旦失敗對以後的耕種會有影響。張振華挨家挨戶去解釋,並且提前付租金,讓農民看到自己的誠意。
如今,嘗到甜頭的農民開始找上門來要求學習種植,他的學校所在地湖北省的一家企業也為他的團隊專門建立了試驗田。雖然農業科研的週期較長,研究一個紫花苜蓿新品種,至少需要八九年,但是張振華有信心堅持下去。
越來越多創業者通過自身的努力富起來,“但創業英雄一定不是一夜暴富”。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文成表示,只有長期積累,對相關新技術的研究足夠深入,目光足夠敏銳,才能抓住商業機會,“解決了社會問題,創業才是有價值的”。
創業英雄是這個時代最閃亮的星,引領大眾前行。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漢慧看來:“創業的本質是創新,衡量創業英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創新驅動。”
創新精神不能等到上大學後才培養
一些創業英雄在探索商業模式創新,為傳統行業注入新活力。
1990年出生的張文剛來自遼寧,他在創業時發現傳統石化産品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所以依託車聯網技術和潤滑油生産線,改變汽車維修行業信息壟斷,打破汽車配件的價格底線,為車主提供一鍵式保養服務——不僅打掉中間銷售差價,而且讓顧客相當於拿著車的“體檢報告”去維修。
1988年出生的劉伯敏,在2013年年底接手了南京市一家傳統包子店。他用互聯網的方式經營得有聲有色,客戶到店後,不需要排隊和服務員點餐,自己掃微信二維碼即可進行點餐支付,省去排隊的繁瑣。“快節奏”的上班族很快被吸引,包子迅速佔領市場,如今已拓展到全國200余家門店,吸納大學生及社會青年800余人就業。
“包子哥”劉伯敏的故事在南京高校廣為流傳,學弟學妹談起他來經常説,“他大一還在發傳單,大四就憑藉自己的努力買車買房”。這些創業路上的前行者是真實生活在大學生身邊的創業英雄。
8次創業,失敗6次。説起自己多次創業失敗的經歷,1990年出生的楊成興口氣平靜:“就是在做我喜歡的事。30歲之前我不提成功和成就,只是在成長。”因為喜歡花卉,他做過園藝創業,創建了花卉種植的新標準;因為喜歡釣魚,又發明瞭適合釣魚運動的各種智慧硬體,改變了運動員的操作方案。
楊成興的成長顯得很另類。2013年10月,因為公司發展和學業衝突,楊成興毅然選擇休學創業;在他高三那年,復旦大學曾聯繫希望他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只要高考上線,就破格錄取,但有3項發明專利的他不想參加高考,決定做一名高職院校的大專生;初中時,楊成興就有了第一項發明,還創建了一個有200多個成員的科技社……
“創新精神不能等到上大學後才培養。”鄧漢慧説,追溯創業英雄的成長經歷,大多可以看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中小學時期就凸顯出來。
鄧漢慧認為,當下很多人都認識到創業很重要,但真正行動的人還不夠。所以,創造一個容許失敗的環境至關重要,要鼓勵年輕人敢於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有基本的保障,不會被另眼相看。
創業英雄有更多機會走上國際舞臺
1992年出生的李塵奇,在美國留學時創辦了高端海外實習項目,由於項目稀缺,很快便有新東方等留學機構前來尋求合作。在創業順風順水時,李塵奇卻有了另外的選擇——赴藏支教。
這帶給李塵奇完全不同的體驗。一些藏區的貧困兒童,因為家裏沒有保溫瓶,在寒冷的天氣裏連喝上熱水都很困難,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些什麼。李塵奇和中央財經大學支教團的成員們一同積極籌款,籌集到10萬元以及保暖器材、凈水設備,共捐贈大型飲水機10台、小型飲水機50台、保溫杯4000個。這個項目填補了西藏地區扶貧開發類公益項目的空白。
熱心公益的創業英雄不在少數。劉伯敏經常想起鄉親們供他上大學的情景,有一多半學費都是用一張張皺巴巴的人民幣湊出來的。在經濟漸漸好轉之後,他開始回饋家鄉,還發動身邊的企業家朋友加入進來,為江蘇蘇北、甘肅隴西等貧困地區學校進行支教和募捐助學,併為邊遠山區小朋友建成了多間藍天書屋。他希望有更多孩子可以像他一樣打開眼界,了解世界,發展自己。
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英雄有了更多機會走上國際性舞臺。在去年的APEC峰會上,盧成堆和一些國外的瓷器巨頭一起談論瓷器事業、資本運作。他發現,説起中國的瓷器,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竟然沒有叫得響的日用品品牌,而英國、日本、德國的多個品牌隨口而出。他意識到,自己與世界頂尖同行還有差距。
盧成堆聯合江西景德鎮、廣東潮州等陶瓷文化較為豐富地區的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發日用品瓷器品牌。他提出“餐具三包服務”,買了“瓷爵士”餐具,就可以獲得免費補碗的服務,真正確保消費者權益。
他夢想有一天,“CHINA”(“瓷器”和“中國”的雙重含義——記者注)可以在全球大放異彩。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