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樂見“十三五”啟動兩岸産業融合

台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針對大陸日前出爐的十三五規劃中對臺合作的部分進行點評。社評表示,十三五規劃中對臺合作字字有料,釋出多重訊息。社評高度評價兩岸産業從“結合”升級為“融合”,同時指出,兩岸文創産業和科教領域應擴大展開互相切磋、取長補短,有助兩岸資源優勢整合,提升中華民族軟實力。

 

社評摘編如下:

大陸十三五規劃方案日前出爐,這是一份承載大陸小康夢的路線圖,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5大理念,為未來5年逐夢之路指出方向。對臺合作放在“開放”章節中,字字有料,釋出多重訊息。

 

第一,兩岸産業合作要從“結合”升級為“融合”,強調“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協調發展、金融業合作及經貿投資等雙向開放合作。”過去兩岸經濟合作形態為簡單的要素結合,台灣利用技術設備結合大陸低廉的土地、勞力、資源即能生金。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要素成本上升,産業相似度增加,既有合作模式難以為繼。

 

未來,兩岸産業合作要從“結合”升級為“融合”。十三五期間,大陸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和生産要素升級,將為兩岸産業融合提供契機。比如,大陸服務業黃金時代即將到來,台灣服務業的嵌入將可帶動大陸服務業升級。台灣産業空洞化問題,亦可透過與大陸相關産業有機嫁接重振優勢。

 

面對經濟下挫壓力,大陸打出創新牌。在物聯網、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智慧製造等新型産業領域,台灣有一定的實力累積,兩岸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可攜手探索技術創新和新産品開發。

 

金融業方面,兩岸十三五加快合作將水到渠成。“一帶一路”建設有融資缺口,兩岸産業合作升級也需要資金支持台灣人民幣存款量增加迅捷,臺商在陸投資收益也需要出口,加快金融業合作會帶來雙贏。

 

第二,擴大兩岸人員往來便利性,深化農業、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交流合作。十三五規劃決心解決當下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狀態,實現協調共進,意味大陸公共服務供給的增加,這將為兩岸合作拓展至社會、文化、民生等領域帶來機遇。十三五規劃提出“健康中國”概念,二孩政策也已放開,但大陸配套資源還有不小缺口。台灣在養老、育兒、醫療方面有優勢,可提前佈局,深度參與,共同實現“健康中國”。

 

在文創和科教領域,兩岸已展開交流合作,但在合作機制方面還存在壁壘。兩岸文創産業和科教領域合作有天然的優勢和基礎,應擴大展開互相切磋、取長補短,有助兩岸資源優勢整合,提升中華民族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