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證所稅生不逢時 “早夭”無可避免
編輯: 邢楠 | 時間: 2015-11-20 16:45:4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最近台灣“立法院”表決“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刪除了“課徵證所稅”的條文,並從明年元旦起實施。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次證所稅第三次被廢除,並非偶然。台灣經濟復蘇緩慢,投資者信心本就脆弱,因而當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引發恐慌情緒。在這樣的時機開徵證所稅,縱使出發點正確,但因生不逢時,“早夭”無可避免。
評論摘編如下:
在島內喧騰了3年的證所稅終於走進了歷史。最近台灣“立法院”表決“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刪除了“課徵證所稅”的條文,並從明年元旦起實施。在此之前,台灣曾兩度開徵證所稅,但均以失敗告終,可見,這次證所稅第三次被廢除,並非偶然。既有前車之鑒,為何臺當局還要重蹈覆轍?證所稅在島內水土不服,引發激烈爭議,甚至被視為臺股低迷的元兇,個中原因,值得深究。
證所稅即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産所獲收益)徵稅,例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産等所獲得的收益。島內股市相關稅負主要包括證所稅和證交所(交易稅)。台灣首次開徵證所稅是在1974年,但隨即遭逢能源危機,隔年即宣佈停徵;直至1989年,臺當局為了抵制股市炒風而第二度開徵證所稅,殊料重創投資者信心,隔年不得不宣告終結;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本著“有所得就課稅”的公平正義原則以及縮小貧富差距的宗旨,于2013年第三度實施證所稅,稅率為15%,也被視為國民黨政府重大社會改革舉措之一。但消息一傳出,臺股市值在短短兩個月內就蒸發了兩萬多億新台幣,顯示投資者因證所稅而産生恐慌心理,拋售臺股,另選市場。如今臨近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立委以優勢人數,通過廢除證所稅的法案,主要是為了順應投資者的意願、吸引選票,讓國民黨不再成為“股災”的箭靶。國民黨主席、“台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朱立倫不諱言“證所稅是錯誤的政策”,顯然是為了提升國民黨低迷的選情。
證所稅提高了投資成本,大戶、散戶當然怨聲載道,但開徵證所稅並非台灣首創,在世界一些地區也有相關稅制,但為何在島內卻是命運多舛,兩、三年便夭折?這恐怕與台灣經濟體質孱弱有關。這些年受週邊經濟不景影響,台灣經濟增長緩慢。雖然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更加緊密,並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但ECFA所涵蓋的減、免稅産品項目只有五百多項,限制了受益面;兩岸儘管兩年前已簽署服貿協議,但因受到民進黨“立委”的阻撓,至今仍未能通過島內“立法院”審查而無法生效實施,加之貨貿協議還在商談中,導致島內業界錯失佈局大陸市場的先機。今年台灣出口持續疲弱,“保一”恐怕成為不可能的任務。台灣經濟復蘇緩慢,投資者信心本就脆弱,因而當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引發恐慌情緒。在這樣的時機開徵證所稅,縱使出發點正確,但因生不逢時,“早夭”無可避免。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