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11-24 09:16:24 | 來源: 人民日報 |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再次重申“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好、完善好,對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隨著實踐的探索不斷深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改革同生産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及有關中央全會都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提出和不斷豐富完善,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從實踐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規模實力明顯提升,活力進一步增強,主導作用和影響力不斷擴大。2014年,全國國有企業(不包括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産總額102.1萬億元,凈資産35.6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5萬億元,上交稅金3.8萬億元,分別是改革開放之初的141倍、73倍、38倍、65倍,進入世界500強的94家大陸企業中有84家是國有企業。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60%,稅收超過50%,新增就業達到90%,在支撐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基本經濟制度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對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我國生産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深刻認識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大意義,必須全面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主要目標、基本理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這一重大戰略部署上來。
(一)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只有保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方向。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國有資産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的客觀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創造了奇跡。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也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在全球仍排在第80位左右,發展方式粗放,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總體看,我國生産力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發揮多種所有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是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産力的客觀需要。
(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重大任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重要支柱。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首要的就是堅定制度自信,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決不回頭去搞“一大二公”“純而又純”,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決不能搞私有化、“去國有化”。要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破除一切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國有企業全方位融入市場經濟。要營造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四)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二者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有利於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支撐、分工協作為基礎的産業集群,推動我國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有利於更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發揮國有企業的骨幹和表率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有利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各類市場創業主體如魚得水,實現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增加收入的良性互動發展;有利於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際産能合作,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二、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對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增強“四力”為目標,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一)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動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把國有企業做強,集中表現為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強;把國有企業做優,集中表現為企業的經營業績優、公司治理優、佈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把國有企業做大,集中表現為企業的市場話語權大、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大、國際影響力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同時我們要正確看待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關係,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之間並不是此消彼長、你進我退,而是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要在完善制度、規範程式、加強監管、公開透明的基礎上,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二)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這是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推動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要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推動改制上市。要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權責對等、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切實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職權,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法無授權任何政府部門和機構不得干預。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推行企業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要支持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薪酬分配,完善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分配機制。要繼續深化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制度,真正形成企業各類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合理流動機制。
(三)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任務。要落實國家産業政策和重點産業佈局調整總體要求,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引導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産業集中。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國有企業,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大力推進企業聯合重組,促進優勢資産資源集中集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四)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我國的國有資産包括經營性國有資産(含國有金融資産)、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資源性國有資産。要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針對各類國有資産的屬性和特點,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要按照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各類國有資産責任主體,完善中央、省(區、市)、市(地)三級經營性國有資産監管機構,明確政府公共管理部門不履行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責。要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納入集中統一監管體系。要按照保值增值責任統一的要求,加快制定各類國有資産監管的法規規章,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有資産監管法規體系。要科學把握各類國有資産管理的特殊性,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監管的模式和方式方法,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建立健全各類國有資産監督體系,切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五)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統一起來,創新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和方式。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嚴格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完善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體制機制。要夯實企業黨建工作基礎,強化黨建工作考核,加強和改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境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確保黨建工作全覆蓋。要切實落實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努力構築企業領導人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
三、營造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産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一)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依託。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進一步破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消除各種隱性壁壘,營造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環境,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鋪平道路。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和規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二)推進産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法治保障。公有制經濟財産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産權同樣不可侵犯。要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依法嚴格保護各種産權主體的資産不受侵犯。要完善知識産權制度,加大對侵犯知識産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懲戒力度。要健全産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提高執法公正性,推進産權保護法治化。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産權保護法治化和企業家精神的關係,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産權和創新收益,激發企業家精神。
(三)加快市場配置要素的改革,加快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關鍵舉措。要深化資源性産品、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逐步縮小政府定價商品的範圍,讓價格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充分體現生態環境的損害成本和修復成本。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獎懲機制,提高全社會的信用水準。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消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的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城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
(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要持續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優化制度、簡化手續、提高效率,找準市場功能和政府職能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各自優勢。要統籌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職業資格、收費管理、商事制度等領域改革,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廢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出臺一批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制度和措施,切實為企業鬆綁減負。要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整合監管資源,減少重復檢查,提高監管效能。要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出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減少對各類所有制經濟的微觀干預。
(五)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增強實體經濟盈利能力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根本目的。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融資成本和稅費成本。要優化企業運營模式,通過管理提升、成本管控、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盤活存量等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各類成本,努力提升經營效益。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完善境內外金融支持和服務功能,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要完善稅收制度,調整不合理的稅費結構,清理和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有序解決以費代稅的問題,切實減輕各類所有制企業負擔。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落實《建議》的各項部署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