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成果位列2015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榜首

【環球網綜合報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並名列榜首。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11日公佈了入選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

 

據了解,中科大潘建偉研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項工作打破了國際學術界從1997年以來只能傳輸基本粒子單一自由度的局限,為發展可擴展的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俗地説,這一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在異地瞬間獲知粒子狀態,從而開啟了瞬間傳輸技術的大門。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用一個比喻向《科技日報》解釋了這項研究:“從合肥帶到北京一個保險箱,鑰匙忘帶了。於是我請合肥的同事測量一下鑰匙,告訴我,我在北京複製它。”今年2月,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對該成果進行了重點推介。

 

除此之外,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團隊的“外爾費米子研究”也入選其中。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s)是一種無品質且具有“手性”的電子,未來將可能在量子計算機、低能耗器件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另據《科技日報》報道,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Weyl提出——存在一種無“品質”的可以分為左旋和右旋兩種不同“手性”的電子,這種電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是8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材料,可在實驗中觀測到外爾費米子的存在。

 

通過對拓撲半金屬材料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團隊預言了在TaAs等材料體系中可實現兩種“手性”電子的分離,並且這一系列材料更利於實驗測量驗證。

 

隨後國內外多個研究組開始了競賽般的實驗驗證工作。2015年初物理所實驗團隊成功在TaAs晶體中發現了這類特殊的電子,外爾費米子終於第一次展現在科學家面前。此外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也做了相似的工作,MIT的研究團隊則在光子晶體中觀測到了外爾費米子的行為。

 

7月16日,英國皇家化學協會網站報道説:“有兩個國際研究組聲稱發現了電子學的基本建築單元——外爾費米子。”這兩個國際研究組,正是普林斯頓團隊和中科院物理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扎伊德·哈桑團隊的實驗成果,但中科院的發現卻被拒稿。

 

據了解,《物理世界》“年度十大突破”自2009年發佈以來,在學術界具有重要權威性,入選的科學研究要符合:具有至關重要性;對科學知識有顯著推進;理論與實驗具有緊密聯繫;為所有物理學家普遍關注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