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懷舊情懷成兩岸三地流行文化“密碼”

當耳畔再度響起香港歌手葉倩文的經典老歌《珍重》,在北京某影院觀看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的王曉明終於忍不住流下了熱淚。35歲的他説,這音樂喚起了自己心裏最深的情愫,帶他重回港臺歌曲流行的青蔥歲月。

 

適逢農曆冬至,回望即將過去的2015年,“港臺懷舊情懷”成為兩岸三地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不約而同的“文化密碼”。無論是電影中香港經典老歌的頻頻響起,還是台灣王牌綜藝節目落幕引發網友懷念熱潮,不經意間,曾經烙刻在人們記憶中的老港臺流行符號“復活”了。

 

這一年,陪伴兩岸觀眾12年之久的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終於“走了”,不少大陸網友回憶起大學時在宿舍一邊吃飯一邊看著節目哈哈大笑的情景,慨嘆“它的離去帶走了我們大半的青春”。

 

這一年,大陸導演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登上了銀幕,貫穿全劇的《珍重》讓人唏噓感嘆,山河還在,故人已逝,歲月呼嘯,珍重在心。為何選擇這首老歌?賈樟柯説,《珍重》是他上世紀90年代最喜歡的歌之一,“它是我時代定位的一個密碼”。

 

這一年,大陸導演徐崢的“囧”系列終於到了香港,銅鑼灣的夜景,重慶大廈的階梯,《偏偏喜歡你》、《上海灘》、《滄海一聲笑》、《不了情》、《倩女幽魂》……15首粵語金曲貫穿始終。徐崢説,融入這些香港元素,是對香港經典電影的一種致敬。

 

這一年,台灣小清新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風靡寶島。這部敘述成長與愛情的青春故事電影,通過橫跨兩岸三地、縱行三十年的“尋找劉德華”串聯全劇,以劉德華的歌聲和周星馳的電影擊中觀眾淚點。

 

所謂“懷舊”,是對逝去時光的緬懷,是對“終將逝去的青春”和“時間都去哪了”的感慨與追憶。對中國大陸70後、85前的群體來説,他們的成長正遇上港臺文化在大陸濫觴、風行的時光,青春歲月刻滿了港臺文化的印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文化是華人流行文化的最強音。在大陸社會南北各地,滿街播放港臺流行音樂,港臺電視劇佔據了熒屏,台灣綜藝節目深刻影響了大陸文娛節目的製作風格,大陸主持人的“港臺腔”也頗為盛行,人們紛紛模倣港臺明星的穿著打扮的各個方面。

 

進入新世紀以來,內地(大陸)與港臺文化間的差異日益縮小,兩岸三地的影視娛樂資源越來越多地實現了融合共享,華語電影更形成資源互補、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像今年大熱的國産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刺激無數觀眾淚腺的主題曲《從前的我》正是由香港配樂大師黃英華作曲。而在更多的影視、綜藝作品中,兩岸三地人才、資金合作已成為“新常態”。

 

近年來,一些大陸優秀的綜藝節目、影視作品“逆襲”寶島,引發觀看熱潮。《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爸爸去哪兒》《全能星戰》等節目,由於台灣知名藝人踴躍參與,加上製作精良、頗具創意,一檔又一檔現身台灣熒屏和視頻網站。今年以來,《花千骨》《瑯琊榜》等大陸優秀電視劇延續之前的《後宮·甄嬛傳》收視熱度,在台灣引發一波波的收視熱潮。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兩岸三地流行文化的無間流動、交融,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在港臺影視劇中出現對大陸經典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的懷舊,也將成為種風潮。這不是幻想,而是預言。(記者齊湘輝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