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衛生十大新政回顧:全面放開二孩 取消藥品定價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5 10:19:07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2015年各項醫藥衛生政策層出不窮,全面放開二孩、取消藥品價格政府定價、促進社會辦醫、大病醫保全面實施……一系列重大“新政”的出臺,在促進行業健康規範發展的同時,利益格局調整也讓機遇與挑戰並存,行業將如何重新洗牌,讓人拭目以待。
藥品集中採購頂層設計出臺
【政策回顧】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以省(區、市)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採購方向,實行一個平臺、上下聯動、公開透明、分類採購、採取招採合一、量價掛鉤、雙信封制、全程監控等措施,加強藥品採購全過程綜合監管,切實保障藥品品質和供應。6月1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關於落實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合理確定藥品採購範圍、細化藥品分類採購措施,並對雙信封招標制度、完善藥品供應配送管理、加快推進採購平臺規範化建設、加強綜合監管等提出具體的細化要求。
【點評】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藥品實施集中採購,在保證藥品品質、遏制藥價虛高、打擊醫藥購銷領域腐敗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好效果。然而,藥品回扣、商業賄賂依然時有發生,現有的藥品價格機制也飽受社會詬病,因此加快改進和完善藥品集中採購頂層設計勢在必行。
藥品價格政府定價取消
【政策回顧】5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多個部門聯合製定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規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藥品價格。《意見》還指出,我國將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直接干預。
【點評】推進藥品價格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是推進價格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取消藥品定價,絕大部分藥品藥價由市場來決定,破除了長期以來對藥價的政府管制,將大大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也應該看到,藥價放開後,如何加強監管、避免出現壟斷抬高藥價等也成為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新難題。
公立醫院改革意見出臺
【政策回顧】5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在全國所有縣(市)的縣級公立醫院破除以藥補醫,以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價格調整、人事薪酬、醫保支付等為重點,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7年,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看大病、解難症水準明顯提升,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努力讓群眾就地就醫。17日,國務院辦公廳再度印發《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2015年進一步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
【點評】兩份文件都以破除以藥養醫和公立醫院逐利機制為目標,涵蓋內容非常全面,從醫院體制、運行機制、醫保支付、人事薪酬、分級診療、社會辦醫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見,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效,為公立醫院改革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面對公立醫院利益分配機制、人事管理制度等“積弊”,“下猛藥”更要看療效。
“非禁即入”促進社會辦醫
【政策回顧】6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各級相關行政部門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整合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執業許可等審批環節,進一步明確並縮短審批時限,不得新設前置審批事項或提高審批條件,不得限制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經營性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申辦醫療機構相關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
【點評】當前,我國民營醫院整體結構不合理,診所數量龐大,但是專科醫療機構及上規模、有特色的醫療機構較少,尤其是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多集中于大型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學科結構、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發展後勁和市場競爭力不足。因此,社會資本辦醫還需要大力推進扶持力度,尤其是地方進一步細化政策並有效落實,加快建立科學的覆蓋公立、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和人才培養制度。
“互聯網+醫療”再發力
【政策回顧】7月4日,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鼓勵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
【點評】“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這是分級診療倡導的理念。如何打破醫院之間的壁壘,消除不同層級醫院之間“信息孤島”現象,則是促進分級診療的關鍵。當前,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對醫生和患者的需求進行精確匹配,通過互聯網能夠實現“點對點”的傳播,讓大醫院醫生發現疑難雜症病人,讓不同病人的需求得到精確滿足,促進分級診療及醫患關係的真正和諧。12月10日,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開出了首張在線處方,這是“互聯網+醫療”的一大突破。但是,要實現“互聯網+醫療”的持續發展,仍需進一步打破醫生多點執業難、不同醫院間的信息化“壁壘”等阻礙。
首個幹細胞管理規範頒布
【政策回顧】7月20日,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局聯合發佈《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從事幹細胞臨床研究的醫療機構必須具備三級甲等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質和幹細胞臨床研究相關條件,醫療機構不得向受試者收取幹細胞臨床研究相關費用,不得發佈或變相發佈幹細胞臨床研究廣告。《管理辦法》還規定,醫療機構是幹細胞製劑和臨床研究的責任主體。
【點評】這是我國首個針對幹細胞臨床研究進行管理的規範性文件,旨在規範幹細胞臨床研究行為,保障受試者權益,促進幹細胞研究健康發展。幹細胞技術作為細胞治療技術中最具革命性的技術,已經成為治療多種疑難雜症的重要手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社會需求。我國幹細胞産業發展潛力巨大,但目前行業標準缺失、法律法規相對滯後、産業政策支持不足等障礙還嚴重制約著幹細胞産業的健康發展。在當前行業發展關鍵期,我國亟待加快完善相關政策,推進幹細胞科技成果轉化,在國際幹細胞産業競爭格局中搶佔先機。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政策回顧】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該《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醫負擔有效減輕。到2017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與醫療救助等制度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得到顯著提升。
【點評】2012年,我國已經開始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但是,居民因病致貧的形勢依然嚴峻,大病保險也成為我國醫保體系中的一塊短板。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切實發揮醫保“兜底”作用的一項惠民政策,為大病患者帶來了福音。然而,“錢從哪來”、各省醫保統籌程度不同、異地醫保報銷難等“梗阻”不打破,大病醫保就難以真正落到實處。
“史上最嚴限抗令”進一步升級
【政策回顧】8月27日,國家衛計委發佈《關於印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對規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保障醫療品質與患者安全提出要求。對抗菌藥物品種品規遴選、採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評價等進行全流程監管。同時,鼓勵各地借鑒“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創新模式,持續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水準。
【點評】“限抗”,是限制抗生素濫用的形象説法。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為了遏制抗生素的濫用,政策出臺越來越密集。2012年8月2日,衛計委頒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在當時被稱為“史上最嚴限抗令”。此番政策出臺,明確規定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結果應作為科室和醫務人員處方權授予及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升級了“史上最嚴限抗令”。但是,抗生素管理是一項涉及多學科、多部門的系統工程,當前我國對大型醫院的管控措施較嚴格,但是在藥店銷售渠道和養殖業方面,還存在相應的政策“空白”,亟待打出政策“組合拳”。
全面推進分級診療
【政策回顧】9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範。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佈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點評】醫改“牽一髮而動全身”,分級診療是其中關鍵內容,涉及當下醫療利益格局的調整。然而,目前醫保政策不統一、基層服務能力弱、公立醫院利益分配機制未理順等“梗阻”仍然制約著分級診療持續推進。基層建議,進一步深化配套政策改革,加快形成穩定、順暢、規範的分級診療格局。
全面放開二孩
【政策回顧】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當天發佈的公報宣佈“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點評】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數十年來,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中國出現“未富先老”的危機。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及時出臺,將有利於化解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性問題。但是,由於生活觀念、撫育成本、社會壓力等多重因素疊加,年輕人生育二胎的意願普遍下降,因此要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進行合理有序的科學佈局,及時制定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從住房、稅收、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方面進行相應政策調整,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真正成為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新動力。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