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書走俏年底圖書市場 《故宮日曆》日售5萬冊
|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03 16:53:20 | 來源: 解放日報 |
2016年故宮日曆。(資料)
臨近年底,日曆書在圖書市場悄悄走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被網友昵稱為“紅磚頭”的《故宮日曆》。僅“雙11”一天,《故宮日曆(2016年)》就賣出超過5萬冊。
翻開《故宮日曆》,正面是年、月、周、日及相關之節日、節氣等,背面圖是名家墨寶、金石珠玉等珍貴的宮廷古玩和與文物相關的歷史知識。以“歡悅慶昇平”為主題的2016年《故宮日曆》9月出版上架,目前已在京東藝術類書籍銷售排行中排名第一。除《故宮日曆》外,中華書局出版的《紅樓夢日曆》《漢字之美日曆》,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吳昌碩藝術日曆》及讀庫出品的《日課》系列,都受到讀者歡迎。日曆書走俏,除了接近年關的應景因素,背後還有何玄機?
審美與文化價值兼具
與傳統日曆相比,日曆書更注重審美價值,既不是傳統意義上以功能性為主的日曆,又不是以內容性為主的書籍。以《故宮日曆》為例,日期採用漢魏碑帖的集字,加上重點藏品的照片、精緻的裝幀,給人以美的享受。無論是《故宮日曆》中對文物和古代藝術的介紹,還是《紅樓夢日曆》中的詩詞、《日課》中民國時期的課文,都起到了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業內人士認為,日曆書的流行迎合了時下碎片化的閱讀習慣,“過去推崇‘一口氣讀完史記’等等,現在的人更喜歡每天讀一點,慢慢品。”
避免雷同是發展關鍵
《故宮日曆》的成功離不開故宮近年來著力打造自身文創品牌的效應,《紅樓夢日曆》 則是基於《紅樓夢》 這個已具備相當群眾基礎的文化品牌。對出版社來説,如何走進大眾市場,日曆書背後的品牌意識值得探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場部行銷助理王曦説:“出版社的目標人群不僅是整天泡圖書館的人,也要把文化産品推向整天玩微博的人,日曆書這樣的文化周邊産品正是出版社在大眾市場的有益嘗試。”
熱銷的日曆書,或涉及傳統文化,或關聯文學經典,被稱為“文青新神器”。日曆書成為新的出版熱點之際,避免雷同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如何選取不同的題材內容、設計不同版式、劃定不同目標人群,都是關鍵。從目前市面上的日曆書來看,《故宮日曆》和《紅樓夢日曆》在版式上較為相似,讀庫的《日課》以民國時期的課文為基礎,將兒童納入目標群體,另辟蹊徑。
本報實習生 蔣穎如
記者 施晨露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