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南沙島礁擴建未影響珊瑚礁生態系統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1 14:54:51 | 來源: 中國網 |
資料圖:中國轟6K轟炸機海上訓練
原標題:國家海洋局網站發表文章: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 國家海洋局網站10日發表國家海洋局研究員豐愛平、國家海洋局高級工程師王勇智撰寫的文章《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全文如下:
我周邊海域珊瑚礁佔全球珊瑚礁總面積的2.57%,位居世界第八位。由於全球海水升溫,海水酸化、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岸帶開發等原因,現代的珊瑚礁正處於急速退化中。同全球性珊瑚退化趨勢一致,我國珊瑚礁也呈現出退化的趨勢。多年來,我國非常注重珊瑚礁的保護和修復工作,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通過立法和建立保護區,對管轄海域範圍內珊瑚礁的開發利用予以監管。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固有領土,在南沙島礁開展建設,在項目選址、施工和後期監管方面,均嚴格按照國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並進行了科學評估與論證,注重了對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保護。
1.在珊瑚礁區域開展建設活動在國際上有大量實踐
珊瑚礁不僅對於海洋生態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同樣重要,人類對於珊瑚礁的開發利用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一直在進行。當前,全球對珊瑚礁的開發利用方式主要有四類。一是用於國防軍事設施建設。部分珊瑚島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往往用於建設機場、港口、中轉站等軍事設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美日兩國紛紛在珊瑚礁上實施填礁造陸、疏浚環礁和平整礁坪,用於建設機場、碼頭和防禦陣地等。例如,依託珊瑚環礁建設的美軍關島基地一直沿用至現今。二是用於濱海旅遊設施建設。珊瑚礁因其多姿多彩的造型,豐富多樣的水生動植物以及美麗的沙灘,成為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世界著名的馬爾代夫群島、澳大利亞大堡礁、帕勞群島和泰國普吉島等都以美麗的珊瑚礁著稱,每年吸引全球大量的遊客前往。為了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防災減災需要,許多區域開展了旅遊設施建設。例如,馬爾代夫啟動了人工島建設、南美加勒比開曼群島通過疏浚近岸珊瑚礁完成了遊艇碼頭工程等。三是用於港口碼頭建設。巴哈馬、蘇丹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近年來在珊瑚礁海域開展疏浚來建設港池與航道;牙買加和美國邁阿密港近期擬啟動改造和浚深珊瑚礁工程,以適應巴拿馬運河新的船型;2013年澳大利亞為擴大昆士蘭煤碼頭的靠泊能力,在大堡礁附近水域實施疏浚。四是用於海洋油氣開採工程。珊瑚礁的分佈往往與石油和天然氣有密切關係。例如,澳大利亞曾在珊瑚礁上打樁建設海上石油開採平臺,越南在中國南沙群島萬安灘海域進行非法油氣勘探等。當然,在珊瑚礁區域開展建設,必須執行嚴格的保護標準。
2.南沙群島珊瑚礁生態系統概況
南沙群島呈現典型的熱帶珊瑚礁群島的景觀。為了做好該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國有關部門自1955年以來就組織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對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徵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據研究,南沙群島海域擁有腔腸動物、多毛類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苔蘚動物、大型藻類等門類的底棲生物計309個科837屬1444種。據估計,南沙群島淺水造礁石珊瑚種類數目介於127種和200余種之間。珊瑚分佈空間差異性明顯,一般礁前向海坡、潟湖內的珊瑚種類多、覆蓋率大;礁坪隨潮汐週期而出露,水淺、外力作用較強,珊瑚種類最少,其覆蓋度比潟湖內低。研究表明,南沙島礁附近水域不是一個封閉的水域,其營養鹽和餌料生物可不斷從周圍海域得到補充。
近百年來,由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環境因子包括水溫、環流模式、海洋化學、海平面、熱帶氣旋和異常的氣候等發生了變化,嚴重影響了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分佈、結構和功能。加之過度捕撈、非法破壞、過度旅遊開發活動等人類活動影響,全球珊瑚礁已發生嚴重退化。即使被認為保持原始狀態最好的澳大利亞大堡礁也顯示了系統的退化,加勒比海地區珊瑚礁發生災難性退化。
我國南海的珊瑚礁數量和種群也呈現出急速下降的趨勢。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環礁和群島海域,在過去10-15年中上述海域的珊瑚覆蓋率已經從60%下降到20%左右。退化的原因以自然因素為主,人為因素主要為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
3.島礁建設的生態保護措施
我國珊瑚礁主要分佈在南海海域和海南島、台灣島、香港和廣東廣西沿岸。多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珊瑚礁的保護。一是通過立法加強對珊瑚礁的保護。頒布了《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和《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珊瑚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做出明確規定,如《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保護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對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價值的已遭到破壞的海洋生態,應當進行整治和恢復”。二是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公約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加大對珊瑚生態系統科學考察和保護的力度。三是建立了多個海洋保護區,對珊瑚礁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建立了廣東徐聞、廣西的潿洲島、海南三亞和萬寧等4個國家級珊瑚礁保護區。四是積極開展珊瑚恢復研究和實踐,在廣東、西沙等地開展珊瑚修復,達到了預期效果。我國在部分南沙部分島礁的擴建工程,依照國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了科學評估與論證,並採取了科學選址、嚴格環保標準施工、加強監測與評估等措施。
我國南沙島礁的擴建工程經過了科學評估與論證,而這種評估和論證是建立在科學決策和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科學評估與論證的數據資料,來源於自1955年開始至今近60年對於區域生態系統特徵、物理海洋、地質、地貌的綜合考察和研究的積累。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在評估和論證過程中,著重研究分析了島礁建設規模的適宜性、選址合理性、生態環境影響、漁業資源影響、工程地質、通航可行性等內容。對方案的優劣尤其是可能導致的生態環境以及漁業資源的影響進行了科學預測與評估,排除了對島礁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大的方案,選擇了最優的方案。不僅如此,建設方邀請了多名國內知名專家,多次召開諮詢會議,對建設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進行了深入論證。
科學確定建設位置。根據多年的研究,南沙島礁珊瑚生態系統空間分佈差異性顯著,即:潟湖內生物多樣性高於礁坪區,礁坪區物種種類小于潟湖區;礁坪造礁珊瑚覆蓋率遠低於潟湖內,而死亡率遠高於潟湖內。根據這一特點,建設位置多選擇在礁坪造礁珊瑚覆蓋率最低或者已經死亡的區域。
考慮到國外在珊瑚礁填礁造陸等方面已經有較長的時期和經驗,中國在島礁擴建施工過程中,借鑒了國外類似建設工程的施工工藝和環境保護標準。建設方分析了世界上多個國家珊瑚礁填海造陸、清淤疏浚和開挖填埋等工程,借鑒了如巴哈馬北阿巴科港(North Abaco Port)、牙買加金斯頓KCT碼頭、蘇丹薩瓦金港、巴布亞新幾內亞港等類似工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和施工工藝等內容,並與國內相似島礁開展了類比分析工作。同時,中國的工程建設公司積極參加國外珊瑚礁填海造陸和清淤疏浚工程,在實際施工中不僅掌握了大量先進環保的施工方法,還從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開展我國南沙島礁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設方嚴格環保標準進行建設:(1)盡可能減少圍填和疏浚的面積;(2)在疏浚施工和圍填過程中設置攔污屏;(3)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施工期儘量避開紅笛鯛(4月中旬)、金槍魚(高峰為6-8月)和鰹魚(3-8月)的産卵期;(4)定期監測取砂區沉積物粒級變化,以保證取砂區始終是粗砂,避免細砂進入吹填區,維持珊瑚礁水域的水質;(5)儘量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珊瑚生長的高峰季節減小施工強度;根據珊瑚的生長規律和生物特點,動態監測水體的濁度變化,合理調整疏浚時間間隔;(6)定期監測施工區珊瑚礁的生長和健康水準;定期監測珊瑚礁水域的游泳動物、浮游動植物種群、數量、多樣性等指標;(7)施工人員和施工船舶産生的生活和生産污水、固體廢棄物均是集中收集後,統一到大陸海港處理;(8)施工船舶均使用年代較新的船型,確保無溢油事故發生;定期收聽天氣預報和海洋預報,提前做好應對颱風和強浪等對工程水工建築物襲擊的防禦準備工作,避免引起沙石流失。總之,在施工中採取一切應對措施,確保工程疏浚對珊瑚礁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施工結束後,將開展生態補償和珊瑚礁群落重建措施。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國內外科學家嘗試了多種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恢復方法,設計了多種人工珊瑚礁的礁體結構,證明了只要採取有效措施,可以實現珊瑚礁群落的恢復。
4.南沙島礁擴建工程對珊瑚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評估
中國海洋行業標準《近岸海洋生態健康評價指南》(HY/T087-2005)將珊瑚礁生態系統劃分為健康、亞健康和不健康3個等級。南沙島礁的珊瑚礁已被列入亞健康等級。
對南沙島礁擴建工程對於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予以綜合評價表明,建設後仍為亞健康狀態。因此,島礁建設未改變南沙區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未對珊瑚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事實上,南沙群島的島礁水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力強,水體更新快,施工産生的懸浮泥沙很少,基本不影響珊瑚體內黃藻光合作用;加之由於建設選址多在造礁珊瑚覆蓋率低或死亡的區域,因此擴建工程不會改變區域珊瑚群落結構。施工結束後,由於島礁建設導致的海洋水文、底質狀況改變僅限于建設區及其周圍很小的範圍,珊瑚發育生長的理化環境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仍能健康生長。浮游動物也會很快被補充。
從擴建工程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來看,一方面施工時間合理避開了區域內主要經濟魚類的産卵期,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漁業資源的影響,更何況一些經濟魚類如金槍魚的産卵地主要為赤道海域,島礁建設對金槍魚的繁殖不會有影響;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南沙島礁水域不是一個封閉的水域,其營養鹽和餌料生物可不斷從周圍海域得到補充,島礁擴建工程不會改變漁業資源的生長環境。
研究結果還表明,珊瑚礁的生態恢復能力較強。一般來説,受到自然或人為破壞嚴重的礁區,只要採取有效措施,大約5-10年便可實現初步恢復,50-100年即可完全恢復優越的、具有複雜關係的、完整的生態系統。
上述分析表明,由於針對南沙島礁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特徵,有針對性的採取了多項環保措施,島礁建設未對區域珊瑚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評價結果是客觀的。儘管如此,島礁建設結束後,還應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的監測,並採取放流、珊瑚修復與移植等措施,以更好的保護區域珊瑚礁生態系統。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