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7 16:53:10 | 來源: 羊城晚報 |
端午節“五毒圖”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説,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説了,龍是傳説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虎 龍虎是對好搭檔,有端午龍,自然有端午虎。不過此虎非真虎,而是用艾草扎的艾虎。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應該辟邪,艾虎很榮幸地成為了辟邪吉祥物之一。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五毒 五毒不是五種毒藥,而是五種動物: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端午節有項重要任務,那就是驅蟲。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風俗。蟾蜍俗稱癩蛤蟆,五毒中它和端午關係最為深厚。北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藥用,不少地區保留了這種風俗。如江蘇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給小孩子吃蛤蟆,説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挂起來晾幹,即成蛤蟆錠,涂于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説。
●鳥雀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端午有射箭之戲,至明代,是把鳥雀貯于葫蘆中射之。這是端午與鳥雀有關聯的另一佐證。
●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這五黃中有兩種動物黃鱔、黃魚。
●鯉魚 端午很早就走出國門,成為東亞、東南亞十分重要的民間節日。在日本,端午被視為男兒節,明治後改為西曆的五月五日,有男孩的家裏此日會挂出鯉魚幡。我們看動畫片《哆啦A夢》,就經常可以看見這種很特別的鯉魚旗。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