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成狀元想學醫 內地學霸們為何不願當醫生

香港七成狀元想學醫 內地狀元學醫者寥寥

 

學霸們為什麼不願當醫生

 

7月15日,等同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簡稱“文憑試”)發榜。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向媒體透露,2015年,香港有11名應屆考生在4科核心科目和3科選修科目考獲最高分,榮登“狀元”。11名狀元在發榜同日受訪時有超過2/3表示有意報讀醫科,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醫科專業成為熱門。

 

而此前,內地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們也陸續擇定專業,選醫科者寥寥,醫科赫然被貼上“冷門專業”標簽。香港醫科專業魅力何在,能讓狀元們前赴後繼地成為“杏林傳人”?內地學霸們為啥不愛學醫了?武漢晚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香港醫生受人尊敬 狀元們偏愛醫科

 

香港“狀元”熱衷於醫科專業並非2015年特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曾透露,2014年的文憑試中,12人獲7科5**全優成績,5人升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就讀。

 

香港媒體大公網2014年8月報道,香港本地各院校醫科均最受文憑試尖子生青睞,除5名7科5**學生選報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外,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5科5**成績或以上的考生,也是主要入讀醫學、藥劑學等醫科專業。

 

2012年,首屆文憑試誕生的5名7科5**狀元全數入讀港大,其中兩名入讀醫科。

 

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2000-2010年香港高考“最優狀元”就讀專業調查中,醫科專業有6名狀元就讀,位居第二。這一時期,共有17名高考狀元選擇就讀工商管理、會計學和環球商業等經濟類專業,約佔狀元總數的37.78%,高居榜首。

 

醫科作為熱門學科,一直是香港高分考生的熱門選擇,按比例計算,近年來就讀醫科的狀元學生人數基本呈上升趨勢。

 

為何香港狀元們偏愛醫科?“因為醫生這個職業受人尊敬、收入較高並且工作穩定,願意去學的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不論中外,醫學教育均被視為精英教育。”港媒這樣分析。

 

香港媒體曾報道,香港醫科生培養成本每年近60萬港元。若以醫科課程共五年,其中一年需前往醫院實習計算,培訓一名醫科生所需成本達300萬港元。但是,取得行醫資格後,醫生穩定的薪水也是其他行業所艷羨的,根據此前香港報紙公佈的一份數據顯示,香港公立醫院副顧問醫生月薪平均8萬港元起,顧問醫生則月薪介於10萬至18萬港元,還不包括各類津貼。

 

5年來湖北省市狀元 無一人報考醫科

 

今年在湖北招生的一本醫科大學共19所,從公佈的本一批次院校投檔線來看,北京大學醫學部668分、復旦大學醫學院662分、交大醫學院659分,和往年分數差不多。

 

省內醫學院高校招生情況如何?湖北中醫藥大學今年的投檔線是510分,剛好“踩”著一本線,而去年該校錄取平均分為563分,高出一本線30分;湖北醫藥學院今年投檔線517分,比去年高出11分。

 

湖北中醫藥大學招辦工作人員解釋,去年分數線高是因為招的本碩連讀生,計劃少,今年本科擴招,所以分數線降低了。

 

武漢晚報記者昨通過統計發現,近5年來,省市高考理科狀元共10人中,無1人有報考醫學院意向。其中8人報清華,2人報北大,他們選擇最多的專業是經濟與金融,其次是管理、電子信息和建築。

 

武漢一所985高校醫學院的招生專家説,不能用少數醫學院錄取分數下降去判斷醫學“遇冷”,“要參照那些招生規模和招生基數比較大的醫學院校,因為它們的招生情況相對穩定,對考生也更具參考性。每個學校在各省的招生情況都有差異,單獨的某個省份招生人數少或是分數低,並不能代表整個醫科專業成了冷門。”

 

投入多 壓力大 風險高 成為“從醫”的三大阻力

 

單從投檔線高低來説“學醫爆冷”,多少有點以偏概全。目前醫科專業的招生總體還是穩定的。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投入多、壓力大、風險高正成為“從醫”的三大阻力,醫生行業也確實期待社會更多的認可和理解。

 

今年6月26日,第五個中國醫師協會醫師節前,新京報聯合國家計生委網站、中國校友網、國家統計局等單位作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去年一年,全國347人嚴重涉醫違法犯罪;2010年—2014年獲得執業資格醫師約60萬,選擇從醫者佔1/6;歷屆高考狀元最愛專業排行榜分別為:1、工商管理2、經濟學3、電子信息工程……17、醫學,學醫者佔狀元總數1.2%。

 

據中國醫師協會調查:不願意讓子女從醫的醫師,2002年為53.96%,2011年為78.1%。

 

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就業藍皮書: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臨床醫學類專業學得久掙得卻不多,本科5-6年,本碩連讀7年;2014屆部分專業本科生月薪為遊戲策劃5273元、互聯網開發師5174元、建築師4778元、外科醫生3066元、內科醫生2713元……

 

周琪是醫科大學碩士畢業生,她坦言,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可能不會選臨床專業了。“醫科專業讀書時間長,本科要比其他專業多讀一年,而且本科畢業不可能被三甲醫院錄用,到大醫院工作幾乎都要求博士學位。本科後考研讀博,前後十年,投入太大了。”

 

某高校醫學部童老師也表示,一名醫學院學生,經過5至8年的學歷教育後,還要經過大量臨床實踐,才能成長為一名醫生。相比美國和香港特區等地,中國內地醫生的收入並沒有達到一個“社會認可”的標準,和暴力傷醫事件一樣,收入和付出不對等也是影響學生報考醫科積極性的原因之一。

 

醫生行業期待社會更多認可 追夢的醫科生堅守使命

 

一所985高校的老師説,她個人覺得,這兩年醫科專業,因為各种醫患矛盾的原因,熱度有所下降,很多學生學醫,是因為被專業調劑過去,在個別省份,也出現了報考人數不多的現象。不過,醫科專業錄取分數還是高於大多數專業的。

 

面對各種壓力,醫學院在讀學生們又是否會堅持“最初的夢想”?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黃爾卓説:“我一直認為醫生是一份崇高的職業,通過實習,我感受到醫生的使命感,我會堅持做醫生的想法,去幫助更多的人。”

 

三峽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胡漫迪也表示,她是陰差陽錯讀了醫科專業,但經過深入學習,她喜歡上了學醫。“雖然醫學知識內容繁瑣複雜,考試也特別多,但當我能慢慢利用自己所學的東西幫助甚至救回一個患者的生命,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只有名列前茅的精英學生才有資格報考醫學院,這麼説,今年國內醫學類院校投檔分‘滑坡’也是一個警示。所以我們要呼籲,不管是體制機制、收入待遇還是社會環境各個方面,都應該給醫生們更多的認可和關懷。”去年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留學的武漢伢鄭黎説。

 

“我覺得可能會有一個慢慢的回歸,現在整個大陸有一個對於幸福感的重新思考,對職業規劃和職業夢想也有一個重新定位,我是比較樂觀的,因為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香港醫學教育的現在,是我們的未來。”北大醫學部副教授王岳説。(記者李芳 實習生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