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鞋業凋零 老師傅手藝誰來接?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9-08 11:24:5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製鞋産業近年來面臨嚴重缺工問題,長利興鞋業公司經理李國卿,為了避免台灣製鞋技術失傳,近年來致力於傳承製鞋功夫。(台灣《聯合報》/蘇鬱涵 攝)
中新網9月8日電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製鞋産業近年來在製鞋工人逐年老化、又沒有年輕人注入新血的雙重壓力下,有業者為了求生存,打算收掉工廠改開工作室,傳統製鞋業者感嘆“人才凋零”,希望有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來學習製鞋技術。
台灣自創品牌“長利興鞋業公司”經理李國卿表示,曾經全臺估計有上百萬人投入製鞋産業,待在生産線的製鞋工人有數十萬人。這群工人具有水牛精神,能吃苦耐勞,大家通常學習3年4個月後就可“出師”,擁有揉革製鞋的好功夫。
但這樣的製鞋榮景到了80、90年代,受到勞工意識抬頭及許多製鞋工廠業者轉往大陸投資設廠等影響,留在台灣的製鞋工廠寥寥可數。李國卿説,目前留在台灣的本土鞋業公司僅剩個位數,很多都在苦撐。
李國卿表示,台灣製鞋産業沒落後,老師傅近年來一個接一個凋零,目前有製鞋技術的師傅僅剩上萬名。
他舉自己的公司為例説,長利興創立於1988年,當時工廠內有上百名製鞋師傅,如今受到師傅逐漸老化、年輕人又不願意投入製鞋産業的雙重衝擊下,工廠只剩不到10位師傅,平均年齡已55歲。
李國卿説,這些年來,他開出月薪45K新台幣的薪資要吸引年輕人投入製鞋業,可惜這群年輕人沒辦法吃苦耐勞,他們進入廠房發現師傅做出職業病,雙手因長期接觸高溫橡膠而長繭、手臂因長時間的施力而粗壯,且需要長達10小時以上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年輕人都跑光光”。
長利興鞋業公司為了求生存,未來可能收掉製鞋工廠,改開工作室經營。而在工廠師傅退休前,李國卿也將利用這“黃金10年”,對有興趣投入這個産業的年輕人傾囊相授製鞋技術,希望把台灣製鞋的好實力傳承下去。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回信勉勵全國特崗教師代表2025-09-10
- 國務院批復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5-09-10
- 國防部:決不允許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2025-09-10
- 國臺辦: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同我們一道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共襄祖國統一的韆鞦偉業,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2025-09-10
- 再添4處!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已達42項2025-09-10
- 2025年服貿會今天開幕!這些新變化一起了解一下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