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敘永藝人用4萬根竹籤嵌出家鄉“國寶”建築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5-04 16:24: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余航和他打造的竹籤版“春秋祠”。蘇忠國攝
竹籤版“春秋祠”。蘇忠國攝
竹籤版“春秋祠”。蘇忠國攝
竹籤版“春秋祠”的屋頂。蘇忠國攝
中新網瀘州5月3日電(鄒立楊 蘇忠國)“太像了!幾乎是一模一樣!”5月3日,四川瀘州市敘永縣民間藝人余航用手工仿製的當地“國寶”建築——春秋祠竣工,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令人稱奇的是,這座“國寶”建築竟然是用4萬餘根竹籤及少量竹筷鑲嵌而成。
余航打造的竹籤版“春秋祠”長145釐米、寬40釐米、高30釐米,再現了“春秋祠”的觀音殿、六角亭、曲橋及小池、正殿等主要建築。除柱子及其他少數裝飾用的是竹筷或其他材料外,建築的門窗、地板、屋脊等全都用竹籤鑲嵌而成。
“做這個建築的原料,就是燒烤用的竹籤、502膠水和少量的竹筷。”余航告訴記者,燒烤簽和竹筷做春秋祠這個建築,簡單地説,就是把燒烤簽、竹筷用膠水粘在一起。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做起來就沒這麼容易了。
余航説,在製作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細節需要注意,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細心和耐心,其中,最讓余航記憶深刻的是製作屋頂的“龍”型裝飾。“起初想著用木頭來雕,但覺得不協調,後來還是選擇用竹筷進行雕琢,感覺還是很成功。”為了完成“春秋祠”這座建築,余航一共花了6個月的休息時間,整個用時達到近400個小時,耗費了4萬多根竹籤,幾十雙竹筷和130余瓶502膠水。
“春秋祠是我們敘永的‘國寶’建築,雖然製作過程很累,但能讓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我覺得很值!”談起自己的付出,余航很是滿意。
春秋祠位於位於四川省敘永縣(敘永鎮)縣城內的鹽店街,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主要供奉關羽,因關羽喜讀《左氏春秋傳》而得名。整個建築坐南向北,呈長方形佈局。主要建築有樂樓、回廊、戲臺、曲橋等。整個建築以精湛的木雕藝術著稱,被譽為“川南木雕瑰寶”。2006年05月25日,春秋祠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完)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