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保護條例實施10週年 今年底將完成長城保護省級規劃

央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文物局今天召開季度例行發佈會,發佈關於長城保護、文物遺産日和國際博物館日的有關情況。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介紹稱,今年是長城保護條例實施10週年,經過10年的長城保護工程的實施,世界文化遺産長城整體保護管理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然而問題也依然存在,包括自然損毀的加劇,人為破壞行為依然難禁絕等。面對2萬多公里長,涉及15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龐大遺産,保護管理工作仍然顯得力不從心。

 

陸瓊表示,在十三五期間,針對長城保護,國家文物局將主抓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全面落實長城保護的管理責任,指導各省市區逐級簽署長城保護協議,明確責任人,逐步實現每個長城身份證號碼都有明確的保護責任人。第二、構建社會保護體系,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採取多種途徑,發佈長城保護管理信息,鼓勵人民群眾、社會團體參與長城保護,吸引社會資金進入長城保護修繕領域。同時,探索購買社會服務,加強對社會力量的規範和引導。第三、國家文物局將建設一批長城保護示範區,以最小干預原則進行長城保護和修繕,不進行大規模復建。

 

陸瓊同時透露,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力推進各省級長城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力爭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長城保護的省段的規劃。

 

此外,國家文物局發佈了今年6月11號國家文化遺産日的主題“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屆時將在主場承德的世界文化遺産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舉辦一系列活動。

 

今天的5月18號,也就是下周是國際博物館日,也將在主會場內蒙古圍繞“博物館與文化景觀”主題舉辦活動,當天將會發佈我國博物館發展的最新數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