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85歲老榮民:反“台獨” 我們上前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急獨女”洪素珠當街辱罵老榮民的事件,連日來在台灣島內持續發酵。洪素珠被社會各界以及藍綠陣營齊聲痛批,而“在對日抗戰中光復台灣,在台灣發展中保衛和建設台灣”的老榮民無疑成為眼下台灣島內最為人關注的一個群體。當年隨國民黨退到台灣的那批軍人,被看成是老一輩“榮譽國民”,今天,他們怎麼看這場風波,他們的現狀又如何?《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13日採訪了一位85歲高齡的老榮民,聽他講反“台獨”的切身感受。

 

繼續做“反台獨”的第一線戰士

 

辱罵老榮民的洪素珠已不敢露面。看到事情鬧大,洪素珠狡辯稱,“是老榮民先罵我,找老伯伯出來,我願意道歉”,結果又被台灣民眾找出更多她過去發到網上辱罵老榮民的視頻。為表達對老榮民的支持,許多民眾自發到由“退輔會”設置的16處“榮民之家”看望老榮民。

 

位於台北市近郊三峽白雞山莊的榮民之家,周邊極為幽靜,許多老榮民都生活在這裡。在離榮民之家不遠的行修廟,《環球時報》記者和老榮民馬繼光談了很多。馬繼光老伯今年已85歲高齡,仍聲若洪鐘、步履輕快,他退伍後曾到企業做過“保全”(安全保衛)。談到洪素珠在高雄污辱老戰友,他不禁生氣地説:“我們當年拿著大刀、舉起步槍,都敢和佔優勢的日本鬼子拼命,如今怎麼會怕一個瘋婆子的瘋言瘋語?我相信老戰友們一定是想‘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考慮到多年來在政府照顧下的榮民之家安定生活,或是在子孫圍繞下的安享晚年,再加上面對的畢竟是同胞,這才讓火氣平淡下來,而不再是當年壯士一怒,拔劍而起平天下的那種狀況。我們雖老,但對這群‘台獨’和漢奸,我們還是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們照樣可以作為‘反台獨’的第一線戰士。”

 

馬繼光感慨地説,台灣民眾本來都很可愛、可敬,當年在“老蔣(蔣介石)總統” “小蔣(蔣經國)總統”的治理下,台灣不但創造過世界經濟發展奇跡,還成為中華文化保存最完整、最懂倫理道德的一個地方,但是自從李登輝執掌大權後,以“修改歷史教科書”的方式,把“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歷史與中國歷史切割”的毒素加到教科書中,默默毒化和“獨化”台灣民眾的心靈。讓馬繼光惋惜的是,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獨化”和毒化使得過去20年接受教育的一些台灣年輕人,出現了所謂的“天然獨”。他認為,不能全怪這些被蠱惑的民眾,要怪就要怪許多綠營分子長期給台灣年輕一代洗腦。洪素珠就是個例子,她基本上是外省人的第二代,但卻被洗腦到自以為是“日本台灣人”,“認日本人為父”,在台灣推動所謂“台獨後把台灣歸於日本統治下”的叛逆活動。

 

可以原諒洪素珠,但要追究“台獨”的真正主導

 

談起這次視頻中被污辱的老戰友周富文,馬繼光大加讚賞,頗有知己之感。周富文11日告訴來探望他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他“不會去計較”洪素珠的辱罵。馬繼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只要是真正為台灣奉獻過的人,都會認同周富文這種“原諒小人”的心胸和氣度。他回想起當年抗擊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但戰爭結束時很多人都明白,罪惡的主導者是日本軍國主義,是那些發動戰爭的戰犯,而不是廣大的日本民眾。所以當“老蔣總統”提出“以德報怨”時,絕大多數戰友都支持,展現出中華民族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儒家的最高道德。馬繼光還在抗戰勝利初期,協助一些在華的日本人回家,後來有的日本人不忘中國人給予他們的恩惠,還互相來往過一段時間。馬繼光説:“洪素珠之流,其實就像當年那些被軍國主義蠱惑的日本人。洪素珠也是中國人,被毒(獨)化而誤以為自己是‘日本台灣人’,她和當年被日本軍國主義鼓動到中國戰場和南洋戰場的普通日本人一樣。有些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與日本敵人戰鬥時,我們拿起刀槍絕不容情,但戰後,那些淪落在華的日本人都是可憐蟲,我們有什麼繼續仇恨他們的道理?還有什麼不可原諒?”出於這樣的想法,馬繼光認為,如果周富文的表態是“盯著洪素珠不放”,反倒會讓老戰友們認為“格局不夠大,看不到真正的敵人”。

 

“所有榮民都應知道,大家真正的敵人不是在街頭上亂噴,污衊榮民的洪素珠這一類人,而是潛伏在洪素珠身後,鼓動洪素珠去‘仇中’的那些政客。”馬繼光説:“別的不説,過去陳水扁執政時,不是就説過‘太平洋沒有加蓋子,那些人都可以遊回中國嗎’之類的話!當年新黨、紅衫軍的人到台南遊行時,南部的那些綠營人士不也高喊口號、高懸旗幟,要‘大陸豬滾回去’嘛!現在執政的蔡英文更是在當民進黨主席時,口口聲聲説‘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這些話不都是在鼓勵洪素珠這類不明事理、被洗腦和‘獨化’的台灣民眾成為‘綠衛兵’,成為在各地發動撕裂族群、‘仇中恨中’行動的元兇。”

 

馬繼光非常贊同周富文原諒洪素珠的做法,但他認為,光是原諒還不夠,必須要追究那些真正應負責的“台獨”主導者。他強調,目前蔡英文政府表面上不敢主張任何正面的“台獨”言行,但綠營並沒有真正放棄“台獨”理念。馬繼光擔心,儘管洪素珠辱罵老榮民是較為突出的個案,而各種“仇中”“恨中”和鼓吹“柔性台獨”的言行還會存在。馬繼光説:“未來需要我們老榮民挺身出來對抗‘台獨’,我們義不容辭!”他認為這是一場“很可能難以避免的‘台獨’和反‘台獨’的對抗”,畢竟在綠營20多年的洗腦和毒(獨)化下,台灣內部確實有一部分民眾成為“激進狂熱的台獨分子”,只要綠營不松手,“台獨”現象就不可能自己消失,但他相信所有反“台獨”者都會挺身出來,表達他們的嚴正立場。

 

台灣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老榮民

 

馬繼光説起12日當天,有近500名台灣陸軍官校畢業的年齡在50歲以上的軍官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行的“五年級生閱兵”活動。在他看來,這些老軍官、老戰士自買裝備,在烈日下訓練、踢正步,實質上就是反“台獨”、“愛中華”。馬繼光、周富文等老榮民只是大節不虧代表。據2010年的統計,台灣當時有461635位榮民,平均年齡68.2歲,其中65歲以上的老榮民有259604人,佔榮民總數的56.2%。

 

榮民之家的一位輔導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老榮民為台灣貢獻太多了,不僅曾是‘台灣的保護神’,使台灣能在抗戰後回歸中華、不做日本的‘二等公民’,更重要的是,沒有現在的這些老榮民,沒有安定和平的發展環境,台灣憑什麼創造經濟發展奇跡?台灣有資源嗎?有土地嗎?有發展的科技能力嗎?”

 

榮民之家的這位輔導人員説:“不説別的,現在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最喜歡去的中部橫貫公路,當年開建時,沒有什麼機械裝備,就是靠6000個榮民弟兄拿著鎬、鑿子,把冷硬的大石頭一塊塊從山上鑿下來,在修路的過程中,有200多榮民殉職,可以説,中橫是榮民血淚所鑄成的公路。”

 

修建中橫公路只是老榮民為台灣發展做出貢獻的一個例證,當年奠定台灣“經濟發展奇跡”的“十大建設”中都有榮民的身影。許多沒有成家的榮民貢獻一生,到老孤苦伶仃地生活在台灣。不少榮民每天只吃兩三個饅頭,卻存下數百萬、上千萬的新台幣捐給小學和窮人。這樣的善舉,台灣每年都會發生十幾起,老榮民常説:“在軍中吃饅頭習慣了,生活一床、一桌、一櫃就足夠了,政府給的錢、自己賺的錢,不留給台灣下一代、不留給台灣自己人用?那算什麼?”

 

這些就是台灣老榮民的寫照和縮影,在白雞山莊的暮靄下,《環球時報》記者揮手與馬繼光及榮民之家的輔導人員説“再見”時,心中充盈著無限的敬仰與思慕,這些榮民才是“台灣精神”的真正顯現,洪素珠之流,只是小丑潑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