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20年後中國或實現自主生育 應創造人才紅利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7-12 10:21:10 | 來源: 人民網 |
《中國經濟週刊》視覺中心 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攝
專家:2020年後,中國或實現自主生育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6年第27期)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因老齡化加速、勞動人口減少等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人口危機的擔憂。尤其是近期,關於21世紀末中國人口到底是萎縮到6億還是10億的討論更是甚囂塵上。
如果人口數量真如預測的那樣巨幅下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有多少人口?21世紀的中國到底有沒有人口危機?
21世紀末我國人口是10億還是6億?
在近日召開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的發言引發了這場討論。她説,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980年的水準,也就是10億人。
還有更悲觀的預測。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日前表示,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很難維持到10億水準,即使立即大力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更大可能是低至6億。
10億人、8億人、6億人,諸多數字一一呈現出來,哪一個比較準確?“10億人比較準確,正負兩三千萬。”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預測人口有人口模型、生育率假設、年齡分佈狀況等一系列指標,很專業,也很科學,“我認為聯合國的預測中方案比較準確。”
2015年7月底,聯合國人口署發佈《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預計中國人口到本世紀末將回落到10.04億。這是聯合國的中預測值,其低預測值是6.13億,高預測值則為15.55億。
根據聯合國中預測方案,中國2010—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5,2015—2020年為1.59,2020—2030年為1.66,2045—2050年為1.74,2095—2100年為1.81。
“這組數據與中國的實際生育率水準比較接近,預測基本上是靠譜的。”楊宜勇説。
合理的生育率水準是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那麼,中國目前的實際生育率水準是多少呢?
兩部委總和生育率數據打架,該信哪個?
生育率是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婦女或育齡婦女的實際生育水準或生育子女的數量,計算方式。目前普遍採用的是總和生育率。
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總和生育率是一個時期生育水準的度量指標,國際上通常將總和生育率低於1.3稱為“低生育率陷阱”或者“極低生育率”,認為這樣的人口在人口更替、再生産和人口未來發展上不利。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總和生育率高低的爭議不斷。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當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這一數字下降為1.18;之後2011、2012、2013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04、1.26、1.24。2015年,中國1%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25。
然而,這些數據基本不被人口主管部門採用。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總人口繼續增長,2014年末達到13.68億人,受人口年齡結構以及生育政策調整的影響,出生人口保持增長態勢,總和生育率為1.5至1.65。
這個數據跟人口普查時的1.25差距不算小。哪一個更能反映現實呢?
“人口普查的總和生育率是1.25,但人口普查有一個修正數,修正後的總和生育率是1.6。之所以修正,是因為2010年左右中國的黑戶很多,當時人口誤差估計有3000萬。這3000萬‘黑戶’沒上戶口。目前的人口黑戶還有1000多萬。”楊宜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之所以會有‘黑戶’,是因為有的人超生了不敢報,報了就要罰款。但是這些孩子在7年以後面臨上學。“那個時候補報的人數比較多。7歲以後再來反映7年以前的人口,總和生育率是通過這些數據和信息進行修正的。”
專家:2020年以後,中國可能很快實現自主生育
國務院曾經組織開展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認為,中國人口總量峰值應控制在15億人左右,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目前大概有人口危機論、陷阱論和萎縮論三種觀點。
持危機論觀點的人認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連續多年下降。2014年,中國16—60周歲以下的勞動年齡人口91583萬人,比2013年末減少371萬人,而2013年比2012年末也減少244萬人。
持陷阱論的,是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他稱中國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近10多年來全國總和生育率在1.4至1.5間,遠低於2.1的更替水準,大大低於世界2.5的平均水準,甚至比發達國家水準1.7還低。由於我國生育率長時間低於更替水準,人口負增長趨勢已不可逆轉,預計2026年後就將出現負增長。”
持“人口萎縮”論的是黃文政,他稱中國的“人口萎縮”會一直持續下去,並且,人口萎縮不會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後將進一步快速萎縮,除非生育率恢復到更替水準(即2.2的生育率,統計顯示2015年生育率為1.25)。
楊宜勇對上述三種觀點均持否定意見。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1世紀中國沒有人口危機,不會掉入低生育率陷阱,人口也不可能無限制萎縮下去。“人口有一個波動期,在高峰下來之後又會上去。2020年以後,中國可能很快實現自主生育(編者注:也叫家庭計劃,是指由夫婦自主地決定生育子女的數量和生育間隔),因為宏觀政策變了,社會文化變了,人的認識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就可以多生了。尤其是大家有災害意識的時候,人類就會主動多生。幾千年的人類發展歷史就有許多這樣的證明。”
楊宜勇預測下一個人口高峰可能在2030年左右出現,估計到2030年人口將達到14.5億的峰值。“目前中國人口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總量問題依然超過適度人口。”
其實,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扭曲已經比較嚴重。資料顯示,2014年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只有16.5%,已經處於嚴重少子化,大大低於世界27%的平均水準。
除了低生育率,老齡化也在加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2.12億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5.5%;65歲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佔比10.1%,相當於每10個人裏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到205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佔總人口比重將超過30%。
此外,出生性別比失衡嚴重。數據顯示,2010年,0~19歲人口男孩比女孩多了2210萬,男女比例是114.6:100。
我國“人口紅利”仍處於窗口期,應重視“人才紅利”
伴隨人口危機論爭議的,還有我國“人口紅利”是否消失了的判斷。
很多人將中國近幾十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歸結為“人口紅利”。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研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27%。
但是,自2012年以來,中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連續4年下降。2015年勞動力規模由2012年的9.37億降至9.11億人。由此讓很多人得出“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年縮水甚至消失”的判斷。
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了嗎?楊宜勇對此問題予以否定:“中國的人口紅利是有所降低,目前處於一個窗口期,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那麼,留給中國的“人口紅利時間”還有多久?
當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人口紅利還能延續到2030年以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2030年之前,這種優勢就將消失。
楊宜勇並不贊同“人口紅利”這種説法:“不要再留戀人口紅利的明日黃花。人口紅利不是特別好的東西,吃上癮了,反而會很被動。”
與之相伴的,是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導致的經濟增速下滑。蔡昉日前在2016“遠見杯”全球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上表示,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不可避免下滑。
坊間甚至有觀點認為,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和老年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楊宜勇並不贊成上述觀點,在他看來,在低層次競爭上看人口紅利,但是中國經濟要上新臺階,從中低檔次的産業往中高檔次的産業功能邁進,就得放棄人口紅利,創造人才紅利,即不在乎人口的數量多少,而在乎人能不能幹。中國要創造人才紅利的新優勢,向中央強調的人才強國戰略方向邁進。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