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20杭州峰會·成果展望 完善國際金融架構,為發展中國家爭取話語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發生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面臨重大調整,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蘇的新引擎,既孕育重大機遇,也充滿風險挑戰。其中,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國際金融架構的完善,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和傾力改革的領域。

 

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中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後,在G20各成員支持下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國際社會期待G20杭州峰會為完善國際金融架構作出更多貢獻。

 

打造平臺

——為G20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找思路 

 

G20一直將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作為重要議程之一,並取得了多項進展,包括成功實現2009年及2012年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完成總額為2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分配,增強了危機救助能力;成功推動IMF 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大幅提高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等,為國際金融領域發展與完善貢獻了重要力量。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金融架構有了大幅改革,最重要的進展表現在:實施巴塞爾協議Ⅲ、建立歐洲銀行聯盟、IMF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等。”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洛切爾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金融架構的不完善。這些年來,各國都從不同角度思考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其中G20這一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安德魯·貝克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非常重要,而中國在推動這一工作上發揮著領軍作用。目前,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內在缺陷,中國通過啟動專家工作組,鼓勵多方進行深入溝通,有助於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G20成立的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為推動國際金融架構改革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江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他認為,G20具有更強的全球代表性,將主要發達國家和幾個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整合起來,使得發展中國家成員能夠和主要發達國家在同一平臺討論國際經濟事務,這是巨大的進步。

 

推動改革

——為全球金融穩定發展注入強心劑

 

自從接任G20主席國以來,中國在G20框架下致力於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框架的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其中包括重啟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人民幣加入SDR籃子,推動擴大SDR的使用;推動IMF和區域金融安全間的協調合作;推動在主權債券中引入加強的集體行動條款和同權條款;推動和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等。 

 

隨著人民幣支付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人民幣成為多國外匯儲備幣種。巴西中國和亞太問題研究所所長塞維利諾·卡布拉爾對本報記者説,近些年人民幣國際化迅猛發展,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新動力,也為全球金融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2015年12月1日,IMF宣佈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提拉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人民幣加入SDR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中國在現有國際制度基礎上,參與國際金融架構改革的重要一步。 

 

當前,中國正在推動IMF儘快完成第十五次份額總檢查。IMF秘書長林建海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IMF展開的第十五次份額與治理改革討論,內容包括份額公式、份額提高幅度和份額分配的確定等。這一治理改革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意義重大,將有利於擴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 

 

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理事會研究員羅摩克裏希納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參與的這些改革大幅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了現有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加強了全球金融安全網絡。 

 

“中國的努力有利於填補國際經濟治理中的不足,同時也是對現有國際金融架構的有力刺激與推動。”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積極倡導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跨國金融機構,完善了國際多邊金融體系,更重要的是讓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事務、地區事務中有了更多發言權。

 

力求均衡

——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更多發揮影響力

 

博鰲亞洲論壇今年發佈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52.9%,遠大於七國集團的22.9%和歐盟國家的12.2%。 

 

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對本報記者説,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長期佔據壟斷地位,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缺失和影響力弱化是導致國際金融體系失衡的主要原因。 

 

“完善國際金融架構在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林建海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經濟更加多元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國際地位迅速上升。二是全球經濟互聯性大幅加強。 

 

王江雨表示,未來G20也應將其注意力轉向發展中國家的需求,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要面對全球保護主義上升,一些最重要的經濟體如美國可能轉向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等一些潛在威脅。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IMF的份額和治理改革中,中國的作用至關重要。在今年G20杭州峰會上,中國作為主席國,期待其能在IMF擴大新興市場國家份額上發揮主導作用,這將成為重要成果。

 

(人民日報北京、柏林、莫斯科、倫敦、曼谷、華盛頓、聖保羅、新德里、布魯塞爾、首爾8月22日電 記者焦翔、林芮、管克江、曲頌、李應齊、俞懿春、張志文、章念生、侯露露、苑基榮、吳剛、陳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