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實現“兩岸一家親”?

如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實現“兩岸一家親”?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台灣藍營縣市長參訪團代表

 

蔡英文上臺已四個月,由於蔡當局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高層的官方交流呈現停擺狀態,除了危機控管之外,已沒有了常態性的互動。但另一方面,“兩岸一家親”仍是北京的既定方針,如何在艱難時局下持續推進台灣人民的福祉,成為一項不易達成的任務。為此,大陸近期出臺了多項富有創意、靈活彈性的作法與安排。

 

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持續推動上海與台北之間的“雙城論壇”。台北是台灣島內的首善之區,“雙城論壇”又已行之有年,如能持續推動,對於兩岸的民間交流意義重大。要持續推動“雙城論壇”,關鍵在於定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無黨籍身份不同於民進黨人。雖然柯的政治立場接近綠營,並曾有過一些深綠的言論,但他並沒有明確拒絕“九二共識”,也不受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束縛。對於“九二共識”,柯文哲雖然尚未明確接受,但至少不曾明確拒絕,這就構成了“雙城論壇”的政治基礎,大陸方面對於今年的交流也就樂觀其成。辨別民進黨籍和非民進黨籍,並給予非民進黨籍政治人物更大的空間,這是一項富有彈性的創新嘗試。

 

如果能更多包容非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對於明確支持“九二共識”的藍營人士,勢必給予更多的扶助。這具體反映在近日,台灣八位藍營執政縣市的縣市長組團訪問北京,不只受到高規格接待,並且和國臺辦達成共識,大陸同意採取八項措施和這些藍營執政縣市深化交流,包括農特産品展銷與採購、促進旅遊、深化城市交流與青年交流等,內容相當豐富。另一方面,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的交流則暫予停止。由此可見,大陸在地域上區別藍綠的意味濃厚,並在惠臺政策上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採取了更為彈性的作法,從馬英九時期的全面惠臺,到當前在地域上有選擇的惠臺。

 

台灣島面積不大,地理的接近性高,同時許多産業的區位也互相融合,牽一髮而動全身,再加上人口在遷徙和戶籍制度上都相當自由,在地域上區分藍綠,有選擇的惠臺措施能否有效展開,尚有待時間的檢驗。另一方面,儘管這些惠臺措施內容豐富,但畢竟仍局限于地方層次的發展,許多對台灣有根本大利的舉措(例如:服貿、貨貿)仍卡在蔡英文當局,難以繞過。如果蔡當局從中作梗,前述這些有選擇的惠臺措施到底有多少能落地,仍是個未知數。

 

大陸對此自然心知肚明,但仍毅然推動這些措施,無疑想傳達出兩點重要訊息。首先,“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始終不變,雖然大陸和台灣當局不是同路人,但大陸卻沒有把台灣人民當外人。在當前兩岸高層交流不通的局面下,透過藍營執政縣市大開方便之門,將惠臺的善意滴漏擴散到全島,這是因應新形勢下兩岸交流的可行之道。

 

其次,這也提醒了台灣人民,當前兩岸交流的最大障礙就是蔡當局不肯接受“九二共識”。既然是台灣人民賦予了蔡當局權力,則移除兩岸交流的障礙也成為台灣人民責無旁貸的使命。否則兩岸交流就只能間接推動、事倍功半,無法像馬英九時期大開大闔,有效推展,最終吃虧的仍是台灣人民。

 

如何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將“兩岸一家親”的精神落實在具體交流中,這同時考驗著兩岸的智慧。未來應該還有更多富有彈性、創意的舉措出臺,我們拭目以待。

 

(黃宗昊,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