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記者獨家求證“日資大舉撤離中國”真相

海峽飛虹報道(駐東京記者 朱曼君):近日,有日媒報道,由230名日本工商業人士組成的代表團本月訪華之際,要求中國政府設立專門窗口,簡化日資企業撤出手續。其後,引發了自媒體上有關中國是否該擔心日資撤離影響的討論。日本企業界到底在中國説了什麼?為了探究事件真相,本台記者連日來多方聯繫此次訪華代表團的日方人士,力求還原事件的真相。

 

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日本經濟新聞》。9月23日,《日本經濟新聞》以《從中國撤退手續應更加迅速——日本經濟界訪華團要求改善經營環境》為題,對日本經濟界訪華團的訪問成果進行報道。日文版《日本經濟新聞》還特地把“從中國撤退手續應更加迅速”字樣做了加大加黑處理。之後,在部分中國私人公眾號的炒作之下,此事引起了其他日媒的關注,《朝日新聞》等大報也迅速跟進。朝日電視臺的評論員也公開在節目中評論,説中國經濟目前遭遇困境,最需要的就是日本的投資和技術,因此,從這個角度考慮中國政府也必須慎重對待中日關係。

 

不過,在隨後閱讀中文版《日經新聞》時,記者發現雖然文章內容大致相同,但是中文版《日經新聞》的題目為《日本經濟訪華團要求中方改善經營環境》,雖然文中也提到有部分日資企業考慮撤出中國,但卻並未明確提及要求中國為日資企業設立撤資商談窗口等日文報道中所記述的內容。

 

那麼到底日本經濟界訪華團在北京説了什麼呢?從27日開始,記者先後多次聯繫日本經團聯和組織此次訪華代表團的日中經濟協會,明顯感覺到對方並不願意接受採訪。在幾經交涉之後,經團聯一位隨團團員同意以匿名方式接受電話採訪,日中經濟學會方面則只同意通過傳真接受書面採訪。

 

經團聯工作人員説,在訪問期間,他從未聽到過有關日資企業打算大舉撤出中國的消息,在和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之後的記者會上,相關話題也並未涉及。至於在會談期間是不是有人提到了撤資問題,這位團員表示,由於他先後多次出入會場並未全程與會,所以不能確定,但在他聽到的部分,肯定沒有人做過相關表態。這位團員還説,日中是一衣帶水的鄰國,雖然中國已經告別了過去動輒百分之十幾的高速增長,進入了年均6%-7%的中高速增長階段,但是中國的巨大市場對日本企業仍然具有極大吸引力。同時,由於中國經濟正面臨轉型,日資在中國的投資領域和方式也需要隨之轉變。目前,不排除確實有部分日資企業正著手撤出中國,但在他們身後更多的日本企業正積極準備進入中國市場,或者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日中經濟協會則著重回答了兩個問題。

 

在談及此次訪華團的目的和成果時,回復傳真這樣寫道: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要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各級領導人交換意見,並向中國傳達希望改善投資環境的要求,致力於實現日中産業合作的雙贏關係。傳真説,訪華代表團團員通過此訪重新確認了日中兩國經濟關係不可動搖的相互依存性和互補性,同時希望今後日中經貿交流可以更加深化。

 

在談及代表團團員要求中方讓日資更加迅速撤離的情況時,傳真這樣回答:一般來説,考慮到中國的商業成本正在上升和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努力,以及中國經濟從重視製造業向重視服務業的轉型,日資企業的對華直接投資也正在經歷包括撤出在內的各種調整和轉變。此次訪華期間日資企業要求中方進一步簡化部分既存事業的撤出,其實是反應了一部分日資企業希望在中國展開新項目投資的呼聲。

 

傳真最後説,此次的訪華團向中方建言,希望可以適應中國市場高端化需求、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潮流,打造“新次元的日中産業合作”,同時,也希望中國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期待今後日中經濟交流取得新的發展。

 

兩方被採訪人都表示,此次日本經濟界訪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的報道讓他們很困擾很難過,也使得訪問的成果蒙上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