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專家:猴年兩頭無“春”係正常曆法演變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1-14 15:57:01 | 來源: 新華社 |
新華社天津1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再過不到一個月,中國民眾就要迎來農曆丙申猴年。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即將到來的猴年中,將出現中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天文專家表示,這是正常的曆法演變導致的。
從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為農曆的“丙申年”,俗稱“猴年”。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所謂“無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由於立春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確實沒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雞年”了。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曆猴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
那麼,“無春”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專家解釋説,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計365.2422天,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與陽曆不同的是,陰曆是按照月亮圓缺變化週期安排的,每個月平均為29.5306天,1年12個月,有354.3672天,比陽曆的年少11天左右。
為了協調陽曆與陰曆之間的天數,於是産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採用的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月。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故閏年有25個節氣,平年有23個或24個節氣。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年的歲首,這樣就出現了“無春”或“兩頭春”甚至“單春”的現象。
新聞推薦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
- 《哪吒2》延長上映至3月30日 網友:期待吒兒再創紀錄2025-02-20
- 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2025-02-20
- 謀“獨”賣臺無底線!賴清德當局為討好特朗普擬再交百億美元“保護費”2025-02-20
- 賞花去!開啟一場與“春日經濟”的“雙向奔赴”2025-02-20
- 更大力度!中國穩外資20條發佈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