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專家:猴年兩頭無“春”係正常曆法演變
|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1-14 15:57:01 | 來源: 新華社 |
新華社天津1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再過不到一個月,中國民眾就要迎來農曆丙申猴年。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即將到來的猴年中,將出現中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天文專家表示,這是正常的曆法演變導致的。
從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為農曆的“丙申年”,俗稱“猴年”。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所謂“無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由於立春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確實沒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雞年”了。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曆猴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
那麼,“無春”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專家解釋説,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計365.2422天,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與陽曆不同的是,陰曆是按照月亮圓缺變化週期安排的,每個月平均為29.5306天,1年12個月,有354.3672天,比陽曆的年少11天左右。
為了協調陽曆與陰曆之間的天數,於是産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採用的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月。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故閏年有25個節氣,平年有23個或24個節氣。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年的歲首,這樣就出現了“無春”或“兩頭春”甚至“單春”的現象。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