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1-04 09:38:31 | 來源: 人民網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新年伊始,權威人士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全面解讀、深入闡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含義是什麼?權威人士認為,從國情出發,不妨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公式來理解,即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消除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實行需求緊縮、就是搞新的“計劃經濟”這兩種誤解。
當前為什麼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人士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從理論到實踐不斷探索的結晶。這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後選擇的經濟治理藥方,也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是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重點應當怎麼轉變?權威人士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要努力實現十個方面工作重點的轉變。各地區各部門都要以“十個更加注重”為尺規,對不上的事不能再幹,對得上的事要加把勁幹,努力化大震為小震,積小勝為大勝。
在這次改革中,如何正確把握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思路?權威人士説,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體融合、有機結合、相互配合,是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重點任務?權威人士指出,戰略上要著眼于打好持久戰,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致力於打好殲滅戰,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既要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韌勁,也要有立説力行、立竿見影的狠勁。
社會能否承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一些衝擊?權威人士坦言,陣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陣痛是可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一個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無休止的,問題不會等我們,機遇更不會等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得不邁過的坎、不得不闖過的關,必須加快步伐,加緊推進。
怎樣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預期成效?權威人士強調,要深化認識、下定決心,硬碰硬地幹下去。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排除干擾,心無旁騖,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幾個重大原則,即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合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