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通人薪金雖高日子緊 月薪12.8萬元才“快樂”

香港普通人薪金雖高日子緊 月薪12.8萬元才“快樂”

香港街頭行色匆匆的市民。圖片來源: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香港普通人薪金雖高日子緊 月薪12.8萬元才“快樂”

擁擠的人群在香港新樓發售抽籤現場。資料圖片

 

近日,20多萬香港建造業工人“薪喜臨門”。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公佈2015/16年度薪酬調整方案,16個工種加薪6%至17%不等,平均加幅10.3%。模板工人日薪加幅最高,由1750元(港幣,下同)增加17%至2050元;混凝土工加後日薪最高,為2300元,加幅15%。

 

依照慣例,初入行的建造業工人經一年學徒出師成為“大工”後,即可享受如此“優厚待遇”。如果按每週工作5天計算,他們的月薪可達40000元上下,遠高於具同等職場年資的大學畢業生。

 

最新調查顯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為每月12000元(約等於10000元人民幣)。而這樣的月薪,在香港能過怎樣的生活?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一名單身人士每個月收入12000元,那麼在扣除強積金、房租、水電、三餐及交通等日常消費外,是妥妥的“月光族”。

 

一碗粥50元

 

月薪12.8萬元才“快樂”

 

在內地,月薪10000元人民幣應是不低的工資,但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月薪12000港元在香港僅屬中下水準。

 

衣食住行中,佔最大消費比例的是住。根據政府數據,全港約有一半人租住房屋,在已購住房的人群中,也有七成背負貸款。粗略統計,每人每月平均花費5000元于住房。

 

記者曾在黃大仙與人合租一套兩室一廳,每間臥室大約4平方米,不到10平方米的廳在擺入冰箱、餐桌椅、鞋櫃和晾衣架後基本只剩下一條狹窄的走道。就是這樣的房子,每月租金要12000元。

 

另一個“大頭”是食。以九龍塘為例,一碗最普通的皮蛋瘦肉粥就要50元,叉燒飯70元,如果加一碟白灼芥藍,再計入茶位費和10%服務費,一頓簡單的午餐就要100多元。上些檔次的壽司或者牛排店,一餐人均三四百元屬平常。

 

不久前,一則《21世紀,月入三萬的港人》視頻在網絡迅速躥紅,戳中了無數香港年輕打工仔的心聲。片中主角安仔為結婚和買房存錢,過上“煙要戒、飯要帶、擠巴士、吃翠華(平價茶餐廳)”的生活;買房後,每月供房開支更佔掉收入大半。外人眼中,安仔事業、愛情“雙收”,卻沒人發現他“眼含心酸和無奈”。

 

12000元太少,30000元也不多,那麼每月要掙多少“人工”才足夠呢?曾有英國財富管理公司進行全球調查,結論是香港人需要月薪12.8萬元才感到快樂,足足是美國人的兩倍多。

 

轉行為“錢途”

 

電力、燃氣與教育業收入稱冠

 

養家壓力大、物價瘋漲,往往逼得香港打工仔頻頻跳槽,轉行是常事。

 

三年前于香港城市大學翻譯係本科畢業的萬茂斌,現在是國泰航空“空少”。他説,不是不喜歡做翻譯,而是空乘每月18000元的人工實在誘惑太大,當年翻譯係本科畢業生任職口譯或筆譯,月工資平均僅為11000元。

 

27歲的阿彭現為南豐集團深水灣徑項目工地的一名扎鐵工人,他曾在香港專上學院修讀市場行銷學,畢業後做保險代理,收入不穩定,月入最多也就14000元。兩年前他毅然轉行建造業,成為一名扎鐵工,經過學師和訓練後,如今阿彭已升為管理崗位,月入60000元。

 

所做非所學,他們並不是特例,只不過很多人在理想和麵包之間,不能免俗地選擇了後者。

 

與內地類似,香港公務員是各高校畢業生趨之若鶩的職業。除了“仕途”穩定,更重要的是平均起薪高、晉陞階梯清晰。一名香港公務員介紹説,普通公務員共分50個薪點,0點代表月入10855元,例如非技術性初級工人;49點代表月入117080元,例如政府新聞處總新聞主任。大學本科畢業生若考取政府行政主任,起薪點約為15點左右,即26785元;如果是入職衛生署、機電工程署等的專業人才,起薪點可達23點,即39360元。

 

與內地公務員薪級制不同,香港公務員屬於薪係制,不同部門的工資有差異,紀律部隊及律政人員更是自成體系。以香港警務人員為例,初級警員入職起薪為每月19605元,架構最頂端的警務處“一哥”月入可達255050元,整體薪資較普通公務員更高。而消防員、海關官員等則按一般紀律人員薪級表運作,例如初級消防員入職起薪為每月18895元,消防處處長則月入229150元,均略低於警務人員。

 

除了公務員,還有什麼高薪行業可選擇?政府統計調查報告將各行業的薪資“擺上臺面”。電力及燃氣供應和教育行業並列“收入冠軍”,月入中位數達24500元;緊隨其後的是金融及保險業,為23800元;另外專業科技類工種也可拿到20000元人工。排名墊底的則是保安及清潔服務,月入中位數僅為10000元,飲食和零售業也收入欠佳,分別為10500元和11500元。

 

薪金“兩極化”

 

“食腦族”取財有道

 

2015年,香港勞動人口約為360萬。薪金分佈不均,造成香港打工仔收入“兩極化”趨勢逐年擴大。有人變身年入千百萬的“打工皇帝”,也有人常年清貧,靠微薄底薪勉強度日。

 

記者向稅務局查詢得知,在最新統計出的課稅年度中,收入在750萬至1000萬元的組別及1000萬元以上的組別,每名納稅人的平均稅款為126萬元及310萬元;這兩個組別的納稅人共有約3900人,佔整體工作人口的0.1%。

 

這些人,便是俗稱“打工皇帝”的“超級打工仔”。他們本身不是老闆,收入豐厚程度卻遠高於一般的打工人士。

 

提起“打工皇帝”,不能不提香港人心目中草根精英的代表、“和黃大班”霍建寧。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他出任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長和係”董事以來,至少已“袋走”25億元的人工,是名副其實的“打工一哥”。和記黃埔最新的年報更顯示,2014年霍建寧年薪總額為1.963億元,月收入1600萬,如果按每週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他的時薪9萬多,抵得上一個工薪工人一整年的工資了。

 

有香港學者認為,“打工皇帝”多是企業內的高管,他們的高收入證明了“食腦族”的“人有所值”。企業買的不是他們的工時,而是他們的創意和“點子”。相反,不需動腦、無技術性、單純勞動的工種更易催生低收入打工仔。截至去年,香港“在職貧窮”人口已達64.7萬,其中絕大部分從事漁農業、保安或飲食業。

 

居住在九龍城的李青幾年前離了婚,現在靠打一份餐廳工和政府補貼勉強養活兩個未滿10歲的孩子和年近七旬的父母。正常人工8000元,每天工作12小時,如果體力好多輪幾次班,最多每月能拿到11000元。李青一家五口,除去房租、雜費、孩子的教育開支等,每人每天僅余十幾元填飽肚子。她無奈地表示,自己學歷低,又幹不了粗重活,這份餐廳的收入已是她力所能及的了。

 

李青的心聲,也是這64萬人的心聲。根據《瑞信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全港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超過香港整體財富的一半;而最富有的一成人每月收入中位數,是最貧窮一成人的19倍。

 

每年加薪可實現

 

但薪水在亞太區內無優勢

 

2010年7月,香港法定最低工資在立法會三讀通過。2011年5月1日,每小時28元的最低工資正式實施。在“兩年一檢”的措施下,2015年5月,最低工資漲至每小時32.5元,累計升幅16%。

 

法定最低工資是否有成效?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孔於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最低工資經過調整後,仍然沒有“跑贏”通脹,為基層工人提供的保障有限;最低工資也間接造成了打工仔“避重就輕”的心理,在同等工資水準下,打工仔更傾向選擇任職相對較輕鬆的大廈保安,而不是餐廳刷碗工,“求過於供”,餐廳便必須提高工資招雇洗碗工,開店成本更高。

 

與最低工資“兩年一檢”相似,香港政府機關與私人機構普遍也會進行“年度薪檢”。孔於人説,除非出現特別嚴峻的經濟停滯或全球性“金融風暴”,否則按照市場慣例,打工仔對加薪的期盼會在每年年初“夢想成真”。

 

那麼相對來説,香港整體的薪金水準是否為高?孔於人卻不認同。他説,衡量薪金水準不能單看數字的絕對值;香港生活成本高,所以按照物價比例,香港薪金在亞太區內屬於合理及中等水準。孔於人更坦言,香港給予“高、精、專”等“食腦族”的薪金,相比內地一線城市低,刨去行業生態環境,香港在“薪金方面並無優勢”。因此,是否需要增加工資來留住人才,將是未來政府與企業必須考量的問題。(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