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銘記長征魂:在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前進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10-10 10:28:31 | 來源: 新華網 |
記者團來到位於日幹喬沼澤的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圖片來源:中國網信網
新華網 王瑩
“在我們這個世紀中還沒有什麼其他事件能像長征一樣讓人如此神往,也沒有什麼事件像它一樣如此深遠地改變了世界的未來。”
這段話來自20世紀8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美國記者哈裏森·索爾茲伯裏撰寫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
山河不忘長征魂,歲月不褪長征情。這段血與火鑄就出的人類歷史奇跡,吸引著世世代代的目光。80年裏,數不清的腳印踏上過這條紅色故土,嘆不完的情懷抒寫著這段壯闊史詩。今年8月,一批年輕人又一次整裝集合,他們向著黨旗鄭重宣誓: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築夢長征路!
80年後,我們如此近距離地觸摸歷史
長征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很多80、90、00後心中的集體困惑。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翻雪山、過草地。長征是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
這些對於長征的認識,來自課本。它們是抽象的,也是遙遠的。
8月23日清晨,江西于都,煙雨濛濛,稚嫩的臉龐集結成列。82年前,8萬6千多名紅軍將士從這裡出發,開始偉大的戰略轉移——長征。82年後,中央網信辦帶著年輕的生命從這裡啟程,他們將沿著紅軍當年的足跡,重走長征路,重溫長征情。
在贛南,中央紅軍邁開長征第一步。今天,對於習慣了從課本上聽長征的年輕人,終於有了腳踏實地觸摸長征的機會。喝一口紅井水感受濃濃軍民魚水情,聽一首《長征組歌》揮灑深深革命魂;看興國烈士英名廊,在“一蘇大”會場合唱《國際歌》......
就這樣,紅色印記開始在年輕的心裏生根發芽。
從於都出發,2個多月後抵達湖南的紅軍面臨艱難抉擇:血戰湘江九死一生的中央紅軍下一步該何去何從?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一個名叫通道的地方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改變原定向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西進。
這便是長征史上重要的“通道轉兵”,這次倉促而簡短的“飛行會議”,讓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産黨乃至中國的命運隨之轉折!
“通道轉兵”的歷史留給當地人説不盡道不完的傳奇。時光荏苒,80年後,古樸的會議舊址無聲的向來訪的年輕人傳遞著實事求是的“轉兵精神”。“以前從不知道紅軍長征還經歷過這樣的生死存亡大考驗,通道轉兵,真的太驚險。幸好,當時紅軍選對了!”在凝固著歷史的當年會議現場,年輕人不禁感慨。
傳奇不僅僅篆刻在通道。作為當年紅二、紅六軍團集結出發長征的桑植縣,也在戰火中見證了向大西南進軍的偉大時刻。
這是一片紅色故土,孕育出戎馬一生的開國元帥賀龍。當年五千多桑植兒女追隨“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元帥投身革命,槍林彈雨之後,活著回到故鄉的寥寥無幾。八十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留在採訪團面前的是靜默的賀龍故居和當年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出發的舊址。歲月的風霜讓這些遺跡染上了歷史的氣息,簡單樸素的陳設訴説著當年的千難萬險。
遙想,那是一種怎樣的氣壯山河,又是一種怎樣的豪情壯志。
沒有踏過長征路,就不會知道長征有多險。從大渡河到雪山草地,往返兩千多公里。站在大渡河邊,洶湧湍急的河水倒影著紅軍決絕的勇氣。安順場,這個太平天國著名軍事將領石達開率領部隊全軍覆沒的地方,成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越過天險,踏進神秘川西高原的生死線。
但這一次,歷史的宿命終被英勇無畏的紅軍擊碎!拿下大渡河,橫亙眼前的茫茫雪山便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翻過雪山,懋功縣大片紅花盛開。村民説,紅花開時,沿途很美。就在這個很美的地方,紅軍完成了第一次成功會師。
算起來,長征,已是距離我們超過一個甲子的歷史事件。8月啟程,歷時2月有餘,年輕的腳步第一次如此近的觸碰到歷史。註定,這是一堂永生難忘的人生之課,也是一次值得反復追索的偉大旅程。
記者在陜北革命老區文安驛鎮採訪 新華網馬若虎攝
脫貧致富奔小康,紅色氣質烙進老區血脈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首《七律》道出了紅軍長征的偉大胸襟和情懷:長征路千難萬險,但長征情卻始終英勇無畏。
波瀾壯闊的長征史詩為20世紀的人類立下不朽豐碑,她熏染出的紅色氣質則成為片片紅色故土世代追尋的精神家園。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老區人民帶著頑強拼搏的長征精神再次列隊集結,他們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初秋的陽光映照大地,于都縣羅坳鎮大橋古嶂移民新村美得像畫一樣。羅坳鎮古嶂片區海拔500多米,為了讓深山移民脫貧致富,于都縣因地制宜,實施光伏發電産業扶貧項目,現在,古嶂移民新村每家每戶屋頂上都安裝了5000瓦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7000度,年增收8000余元。
致富的腳步並沒有止于這一個老區。湘西的十八洞村,隨著習總書記的走訪慰問名聲遠播。利用三年時間,十八洞村依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從遠近聞名的苦窮“光棍村”蛻變為姑娘們都想嫁的“明星村”。
距離十八洞村兩個多小時車程,就到了菖蒲塘村。村民們也在總書記的走訪慰問中找到了致富經: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産業。
與菖蒲塘村一樣,作為蘋果産業大縣的陜西洛川,這幾年也走出了“互聯網+洛川蘋果”的脫貧新路子,其中的洛陽村更是吸引了農村淘寶的進駐,成為全縣運行淘寶第一村。蘋果銷售搭上互聯網列車,果農收入有了顯著提升。
花茂村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東北部,距茍壩會議會址不遠,1935年紅軍路過,為此地種下紅色“基因”。得益於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完善,花茂村從極為貧困的“荒茅田”一躍變成“富裕村”。
與花茂村一樣,短時間內脫貧致富的新農村在貴州遍地開花。在湄潭縣湄江鎮金花村,“七彩部落”的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1.1萬餘元,增至去年的超3萬元;在板橋鎮婁山關村,村民年均收入從10年前不足2000元,到2014年已超1.4萬元。
沈家嶺,是通往蘭州的鎖鑰之地。67年前,為解放蘭州,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這裡與國民黨殊死搏鬥。因為自然條件惡劣,沈家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未來如何脫貧?先輩們留下的紅色遺産,成為了他們奔小康的最大財富。未來三、五年,沈家嶺將建成一座紅色教育基地,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不僅如此,美名早已遠揚的蘭州牛肉拉麵也給了沈家嶺脫貧新靈感:通過深化勞動力技能培訓,讓貧困人口真正掌握致富的金鑰匙。現在,建在村委會大院內的牛肉麵技能培訓班吸引了不少村民,他們跟著專業的拉麵師傅學習牛肉麵製作技能,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後,這些曾經只能通過土地獲得收入的村民,將真正掌握一技之長。
扶貧,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既要真扶貧,又要扶真貧。在這一片片曾經的紅色故土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夢想正在實現。善良質樸的村民用溫暖的笑容告訴我們:長征精神早已烙進他們的血脈之中,小康之路正在他們腳下延伸。
革命老區群眾邀請記者們吃鹹鴨蛋。新華網記者 劉瓊 攝
不忘初心,走好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
80年前的漫漫二萬五千里,抒寫出氣勢磅薄、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這一偉大壯舉必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之上。
80年後,長征已距離我們有些久遠,于新時期,于新的歷史起點,長征又是什麼?
這一疑問,習近平總書記給出明確回答:
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是的,回望千難萬險,長征的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正是有了這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情懷,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胸襟和氣魄。
歲月易逝,精神長存。英雄史詩,不朽豐碑。
歷經“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我們擁有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個目標,是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所希冀的光明,也是幾代中國人共同凝聚的夙願。毋庸置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展望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此時此刻,億萬兒女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力前行。
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不容易。要把藍圖變為現實,誠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長征精神,是堅強堡壘,是有力支撐。在這一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銘記先烈熱血,我們堅守紅色氣質,我們堅持腳踏實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