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創新紀錄 外媒熱議中國太空雄心

“中國將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開始自己的最長太空任務”,《紐約時報》17日稱,中國週一早晨從戈壁灘發射載人航天器,這是中國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最新一次使命。電視畫面顯示,發射前兩名航天員舉手敬禮。15分鐘後,可以看到他們戴著手套握手致意,顯然發射獲得成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于兩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中對接。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空間實驗室中駐留30天。這將是中國航天員迄今在太空駐留最長的一次。這是中國第六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中國神舟十一號飛船17日從位於戈壁沙漠中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逗留33天,其中30天在天宮二號進行與醫學、物理和生物學相關的實驗。2003年10月以來,中國已完成5次載人航天任務 ——上一次是在2013年,歷時15天。報道稱,天宮二號及其“前輩”天宮一號是中國最終目標——永久性空間站的雛形。該空間站預計于2022年進入軌道。一旦國際空間站2024年停止運行,中國可能是唯一擁有永久性太空存在的國家。

 

《環球時報》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見證了這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一夜無眠的興奮後,按照任務總指揮部安排,記者在17日淩晨4時之前來到發射中心的問天閣見證航天員出征儀式。6時左右到達距離火箭發射塔架大約1.5公里處的媒體拍攝區時,天色還是黑的,室外溫度大概也就是零度左右,但現場所有人都非常興奮。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點火,看到火箭拖著紅色尾焰騰空而起,在場所有人都禁不住歡呼起來。

 

《華盛頓郵報》稱,中國載人航天邁出新的一步。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印度發來賀電,勉勵航天科技人員“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美國“石英”網站17日稱,中國網民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感到振奮。在微博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主題瀏覽超過1000萬次。有人回顧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航天神舟五號發射時的經歷説:“當時全班同學坐在教室裏看直播,時間過得飛快,現在都神舟十一號了。”

 

日本輿論對中國航天發射尤為關注。日本新聞網稱,中國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成了17日上午日本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有媒體甚至作為“號外”發表。日本媒體報道認為,中國航天員30天的太空駐留,標誌著中國已經向單獨建設宇宙空間站邁出最堅實的一步。日本《每日新聞》稱,中國志在成為同美俄比肩的“太空強國”。《朝日新聞》稱,此次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可以説是中國朝著宇宙空間站建設進行的一場“預先演習”。

 

中期駐留顯然是這次航天任務的一大看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GNC分系統指揮羅谷清介紹説,未來中國空間站使用的載人飛船的外形與“神十一”相比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會以它為原型進行一些改進。“33天是不是目前中國航天員可以在軌駐留的極限?”對於《環球時報》提出的這一問題,羅谷清表示,從飛船設計、研製、建造和試驗的角度,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都是以“一切為載人”這個原則,航天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飛船設計建造方面一定是留有一定余量的。

 

美國CBS新聞網將目光投向第三次進入太空,並將在此次任務中迎來50歲生日的景海鵬。報道稱,景海鵬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執行過“神七”和“神九”任務,此前已在太空待過15天半時間。他在發射前的記者會上表示,奧運會四年一屆,“我感覺我得向王義夫學習,人家都參加了九屆奧運會。”(劉揚、李珍、青木、辛斌、白雲怡、魏輝、甄翔、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