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名香港師生赴酒泉現場見證“神舟”發射

20多名香港師生赴酒泉現場見證“神舟”發射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宿東 攝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國家科研發展一日千里,繼天宮二號今年中秋期間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昨天亦順利升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三個由香港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包括“水膜實驗”、“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

 

來自香港的三所中學、參與這次科研活動的逾20名師生,應邀前往酒泉見證“神十一”發射過程,並展開五天“神舟之旅”,也創下香港中學生現場觀看神舟發射的先河。三校師生在出發和抵達後接受訪問,除了一片喜悅和歡欣,更希望三個太空實驗能為國家航天事業和人類未來生活作出貢獻,有老師更希望形成學界的航天競賽。

 

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發表網絡文章表示,他們一代人的中學時期,在電視螢幕前看美國人登陸月球,之後的幾十年,太空的主角都是外國人,他們只是觀眾。“現在我們不只是觀眾,因為中國人在太空已經有了角色。”“神十一”飛天,香港中學生擔當了參與國家航天科研實驗的角色,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佑中學、將軍澳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和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分別獲得“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的冠、亞、季軍。

 

望特製蠶絲用於宇宙飛行服

 

“能夠看到火箭發射,實在是很難得。從前只能在電視中觀看發射,這次終於親眼看到了!”翁佑中學的區鈞堯同學興奮地叫著。同校的陳翠珊表示,十分榮幸參加是次火箭升空考察團,親眼看見作品衝出地球令全隊人十分雀躍。“這次機會難能可貴,使我們更珍惜所有學習機會,希望從日常生活細節當中找到新的啟發,拓闊思維。”

 

參與設計太空養蠶實驗的宣基中學女生梁芷韻説,倒數火箭升空很激動,尤其聽到聲音,很開心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能在太空試驗。“現場(藉熒幕)看風景很特別,太陽月亮共存,亦影了不少現場的照片作留念。”

 

同校的鄧梓儀説,蠶蟲吐絲對人類好大貢獻,可應用在國防上、醫學上,甚至在衣物上,都想多些了解這種生物,看看它在太空吐絲,會否産生更堅韌等特別情況,冀望可將設計用於宇宙飛行服或其他民用産品上。“親身見證火箭升空,參觀中國科研技術,和當地的學生交流,這些機會非常難得,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為與航天專家交流感動

 

同校的王嘉寶説,今次提出養蠶實驗,令國家科研史上有人類以外的生物上太空,有份為國家帶來這突破,深感榮幸。比賽中有很多機會和國家航天專家進行交流,過程都看到他們用心幫學生將研究心血送上太空,非常感動。同校的黃採妍説:“以往對航天和太空等接觸,往往只限于熒幕,無法去到現場觀看,這次可以見證神舟十一號升空,對我來説都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宣基中學“太空養蠶”指導老師周穎熙表示,香港是國家一分子,今次有機會享受中國十多年的航天成果,獲獎是其次,見到學生從構思到落成産品,想法全面可行,得到國家航天專家肯定,雙方有機會彼此交流,機會非常難得。

 

陪同師生直擊酒泉的香港生産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錶示,不僅同學很激動,連他們亦如是。“15號11點出發,17號淩晨兩點到達現場,見到同學們非常興奮,並無絲毫睡意,在現場觀摩跟在電視機前觀看感覺完全不同。”今次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不會直播,但錄影資料會帶回地面,生産力局將向相關部門磋商,相信不久會在本港播放,讓更多的學生觀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