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中美匯率爭端走向緩和

圖片默認標題

網絡資料圖

 

美國財政部日前發佈奧巴馬政府八年任期內最後一份半年度《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重申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夥伴並未操縱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同時肯定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的進展,表明曾多年困擾中美關係的人民幣匯率爭端已走向緩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再處於風口浪尖。

 

根據今年2月生效的《2015年貿易便利和執法法》,美國財政部對主要貿易夥伴(年度雙邊貿易額在550億美元以上)匯率政策的評估指標進行了細化,主要參考以下三項標準:一,過去一年該貿易夥伴與美國貨物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二,過去一年該貿易夥伴的經常賬戶順差佔其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超過3%;三,該貿易夥伴持續單邊干預外匯市場,過去一年累計凈購買外匯佔GDP的比重超過2%。

 

如果某個貿易夥伴全部滿足上述三項標準,美國將會與該貿易夥伴就匯率政策加強商談,並可能出臺懲罰性措施。而如果只滿足其中兩項標準,該貿易夥伴將會被納入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政策監測名單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納入監測名單,該貿易夥伴將會保留在至少連續兩份匯率政策報告的監測名單上,以確保某些指標的改善是可持續的,而非受到一次性因素的暫時影響。

 

在美國財政部今年4月發佈的上份匯率政策報告中,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等貿易夥伴因為滿足兩項標準而被列入監測名單,沒有貿易夥伴同時滿足三項標準。在上周發佈的最新匯率政策報告中,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等貿易夥伴繼續保留在監測名單上,但中國只滿足其中一項標準;瑞士則由於滿足兩項標準而被新加入監測名單。

 

報告顯示,在截至2016年6月的過去一年,中國與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為3560億美元,仍符合第一項標準;但期間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重從此前一年的3.2%降至2.4%,不再滿足第二項標準;此外,中國並未干預外匯市場讓人民幣貶值,相反中國在穩定和支持人民幣匯率,也不符合第三條標準。

 

美國財政部認可中國出售外匯儲備避免人民幣匯率快速大幅貶值,認為這符合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利益。美國財政部估測去年8月至今年8月,中國拋售了約57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約7%。但自2005年12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仍升值21%,實際貿易加權匯率升值38%。

 

儘管人民幣匯率短期面臨下行壓力,美國財政部認為,考慮到中國擁有經常賬戶順差、經濟增速相對較高、外匯儲備充足、財政和金融狀況穩定等因素,人民幣匯率中長期將繼續保持強勢。

 

如果在美國財政部明年4月公佈的下一份匯率政策報告中,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重繼續低於3%,同時未干預匯市讓人民幣貶值,中國將會被美國財政部從匯率政策監測名單中剔除。

 

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表示,過去10年人民幣匯率政策曾是中美關係的焦點議題,但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與5年前相比人民幣匯率議題已顯得不那麼重要。他指出,目前美國更加關注中國鋼鐵等行業的産能過剩問題,中國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IMF亞太部副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表示,人民幣匯率似乎已成功從緊密盯住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變動更加市場化和靈活,短期內押注人民幣匯率單邊貶值的投機力量已減少。曾多年批評人民幣匯率低估的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伯格斯滕最近在一場研討會上也反復強調中國並未操縱匯率,他還表示繼續看漲人民幣匯率。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認為,一些國會議員炒作匯率問題只是在作最後的“掙扎”。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曾分別於2010年和2011年通過匯率議案賦予美國商務部更大權限,對達到“匯率操縱”門檻國家的輸美商品徵收反補貼稅,但這些立法行動最終並未成為法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在IMF與世行年會期間表示,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美國智庫學界普遍認為,匯率爭端不再是中美雙邊經貿摩擦中的優先議題,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繼續收窄讓那些聲稱人民幣匯率遭低估的觀點已站不住腳,中美最激烈的人民幣匯率博弈或許已經過去。(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