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解碼中國經濟:全年GDP實現6.5%沒問題

統計局解碼中國經濟:全年GDP實現6.5%沒問題

 

隨著2016年冬季的臨近,中國經濟也開始步入“收官季”。不過,與寒冷的溫度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一些持續回落的關鍵指標開始“逆轉”,呈現回暖趨勢,向外界傳遞“中國信心”。

 

在14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對10月數據解讀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明顯改善,下一階段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會明顯上升,完成全年GDP目標沒有問題。

 

大蒜等個別商品大漲構不成通脹

 

近幾個月以來,在“蒜你狠”等“帶頭大哥”的引領下,一些商品的物價出現快速上漲。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2.1%,這是繼今年6月以來,CPI同比增速再度上返至2%以上。有分析人士認為,貸款增速維持高位,疊加農産品價格的一路飆漲,以及房價上漲的逐步傳導,明年的通脹壓力將明顯增加。

 

對此,毛盛勇表示,下一階段CPI的漲幅能夠控制在合理的水準,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會明顯上升。

 

在毛盛勇看來,大蒜的價格上漲主要是供需失衡和資金炒作兩大主因。但他認為:“這是短期的價格上漲,而且是個別商品的價格上漲,構不成通貨膨脹。”

 

毛盛勇還從消費品的幾大構成進一步解釋:從食品價格來看,我國糧食産量連續十幾年豐産豐收,當前糧食價格仍是穩中略降,這實際上為價格穩定運行提供了一個好的條件;從工業消費品看,在生産領域PPI價格的傳導作用下,當前處於溫和或者小幅上漲的趨勢,但工業品總體供過於求的局面短期不會改變,所以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並不大。從服務品看,在人工成本繼續上升,一些服務領域價格改革措施出臺推進的過程中,可能會推高一些服務品的價格,但綜合起來看,這些新漲價或者價格上漲的條件,不會有明顯的大幅度上升。

 

此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國際因素也有利於CPI保持穩定。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這就為價格的基本穩定運行提供一個政策上的有利條件。”毛盛勇説,從國際因素來看,當前國際經濟仍在深度調整,國際經濟處在略復蘇的狀態。國際貿易儘管8月份出現了一些小幅回升,但總體比較低迷。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今年已經經歷了比較大幅的上漲,在這樣一種增長的大背景下,明年大宗商品的價格再繼續大幅上漲的概率比較小。

 

GDP實現6.5%以上的目標沒有問題

 

10月發佈的多項經濟數據,向外界釋放中國經濟的定心丸。除了先行指標PMI比9月份大幅提高了0.8個百分點之外,與CPI同日公佈的10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2%,環比上漲0.7%。這是PPI繼9月結束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之後,同比增速再度上漲,且漲幅比9月的0.1%上升了1.1個百分點。此外,環比漲幅也比9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透露出更多暖意。

 

毛盛勇用“四個平穩”和“四個改善”八個字來概括10月經濟運行的特徵。

 

他對數據解讀認為,生産、需求、就業總體平穩,利潤增勢平穩。供求關係及經濟結構繼續改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明顯改善,第三産業的投資增速大大高於第二産業,第二産業內部一些高技術、裝備製造、代表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的增速快於整體投資增速。市場預期明顯改善,市場主體在不斷增加,新業態增長較快。

 

“從前三季度來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在鞏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還在不斷積累,總的看這種大的趨勢在四季度不會有明顯改變。”毛盛勇説,全年GDP實現6.5%以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對於PPI的“逆轉”,毛盛勇表示,從短期來看,工業品價格的上升,既有需求回暖的因素,也有去産能、減量化生産的供給方面的因素。需求面在回暖,去産能的效果也在顯現。這是一個産量減少、供給量減少,同時需求增加的結果,並不是從短期來看它的産品産量也會增加,但如果PPI或者説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的話,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加,企業利潤增加了,企業就會增加投入,企業産品産量就會增加,這有利於保持工業增速的穩定。

 

10月份,在一系列組合政策持續作用下,國民經濟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生産需求基本平穩,就業形勢穩中有好,市場供求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補”成效不斷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積極因素繼續增加。不過,“國際國內環境還比較錯綜複雜,面臨的一些兩難、多難的問題還比較多,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很牢固。所以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工作落實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毛盛勇説。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