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否保國際金融中心三甲地位?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23 10:58:41 | 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
文章導讀: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仍然需要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尋求新的發展。“十三五”時期,內地將積極推動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牢固嗎?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 鄂志寰
倫敦城公司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顯示,2015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為倫敦、紐約、香港。從具體分值看,香港與倫敦和紐約兩大成熟的金融中心的距離有所拉大,比較而言,紐約和倫敦市場主導全球金融市場方向,而香港則具有新興市場中心的特徵,易於被動接受外部市場波動。因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仍然需要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尋求新的發展。“十三五”時期,內地將積極推動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確定?
倫敦城公司自2007年起每年3月和9月兩次公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迄今已發佈18份報告。過去幾年,全球金融中心的前兩位通常在紐約和倫敦之間上下調整,香港與新加坡則爭奪第三或第四名,多數時間香港超過新加坡名列第三。
在2015年9月發佈的第1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倫敦、紐約、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三甲,其中,倫敦、紐約分值分別上調12分和3分,倫敦以796分超過紐約的788分奪冠,而香港則下調了3分,以755的分值居倫敦和紐約之後,新加坡下調4分,以750分名列第四位。顯然,金融市場不時出現的亞洲其他金融中心挑戰並弱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擔心尚未成為事實。
香港三甲末座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來之不易,在滄海桑田、瞬息萬變的全球金融市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抑或能否長期保持三甲都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倫敦和紐約兩大成熟的金融中心相比,香港仍具有明顯的新興市場特徵,應對外部衝擊能力較弱,在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市場波動比較顯著。
離岸人民幣市場興起成最新發展契機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歷程與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進程息息相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選擇涵蓋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一是在20世紀70年代抓住西方金融全球化的機會開放市場, 初步建立了一個以亞洲時區為根基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二是香港作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站穩腳跟後,迎來了90年代內地金融改革開放浪潮,在中國經濟初步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中,實現了金融中心的轉型升級,向國際領域拓展;三是進入21世紀後,香港又乘人民幣國際化的東風,以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為契機,加快發展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
20世紀70年代,香港確立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政策目標,以股票市場發展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70年代初,香港股票市場由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四分天下,沒有統一的上市規則。1976年,香港成立期貨交易所。1986年4個交易所合併成為香港聯合交易所。1989年,制定《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條例》,成立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20世紀90年代起,香港加快推進金融中心現代化。1992年,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投入服務,成為所有結算系統參與者的中央交收對手。1993年,政府把外匯基金辦事處及銀行業監理處合併為香港金融管理局,履行確保金融及銀行業穩定職能。1999年,推出證券及期貨改革方案,改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改革規管制度,交易所和結算公司實施股份化和合併。2000年,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完成合併,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擁有。2002年,通過並實施《證券及期貨條例》,標誌著符合國際標準和慣例的證券及期貨市場監管法律體系最終建立,推動香港金融市場進入加速發展時期。
進入21世紀後,歐美金融業繼續主導全球金融中心格局,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美國金融市場,隨後歐洲債務危機開始持續影響歐洲傳統金融中心的表現,全球金融市場發展的重心逐漸東移,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逐步崛起。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任命中銀香港為第一家離岸人民幣清算行,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始起步。2009年以來,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由此推動了點心債市場的發展。2011年到2013年3月,中央政府實施“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並將RQFII擴展至所有在香港註冊和主要經營地在香港的金融機構,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在設計理念和發展模式方面從早期單向的現鈔回流內地轉變為雙向的人民幣資金流動,成為全球開發人民幣産品和推動人民幣廣泛使用的開創者和中心樞紐。
香港應成為“一帶一路”資金供應中心
在“十三五”時期,內地對外開放的重點是金融業的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將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提供發展動力,推動其著力實現三個方面的跨越。
首先是從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中心轉向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近年來,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形成從需求到供給再到需求的良性循環,推動全球相關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更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將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市場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實現突破。
其一,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積累了近萬億的人民幣存款,佔離岸人民幣總存款的四成以上。香港人民幣貸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超過3.2萬億元,香港離岸人民幣每日兌換量約為250億~300億美元,均名列全球前茅,離岸人民幣業務量的上升顯著拓展了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
其二,離岸人民幣市場運作機制順暢,市場體系完善,離岸人民幣交易日益活躍,産品選擇日趨豐富,意味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市場廣度的不斷拓寬,使之可以引領全球各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
其次是從區域融資中心轉向“一帶一路”資金供應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內地的“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目前,香港銀行高度集中,2015年香港銀行體系的總資産達19.4萬億港元,約為香港GDP的8倍,認可機構超過200家,持牌銀行157家,有限制牌照銀行23家,接受存款公司20家。種類齊全、數量繁多的香港銀行業將緊抓重點客戶和重大項目,在滿足“一帶一路”相關項目融資需求的同時,獲得自身的發展。
“一帶一路”也為香港債券市場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與股票市場相比,香港債券市場發展較為緩慢,一是在現行匯率制度下當地企業易於選擇以美元債券集資;二是香港政府財政常年盈餘,不需要發行公共債券,難以形成債券市場無風險定價基準。近年香港政府推行政府債券計劃,港元債券市場逐漸成為銀行體系和股票市場以外的融資選擇。人民幣點心債有力地推動了香港債券市場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人民幣在更多的區域中心使用,同時取消境內企業、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限制,將擴大境內企業的融資管道,有助於深化債券市場發展,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融資能力。
第三是從提供資金融通轉向打造“走出去”企業全方位金融服務平臺。為中國內地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平臺可以從新股發行和資産管理兩個層面進行突破。香港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的核心,IPO集資全球領先。據香港交易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15日,港交所IPO集資額為2465億港元,居全球首位。以資本市值計算,截至2014年底,香港股市總市值達3.2萬億美元,是亞洲第三大和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中國內地企業將進一步利用香港股票市場融通資金。
同時,基金管理業拉動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全球重要的資産管理中心。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産達17.6萬億港元,其中71%為國際投資者資金,總計為12.4萬億港元,在香港管理的資産總值為6.86萬億港元。財富管理的重心由歐美國家向亞洲地區及新興市場轉移,不僅吸引海外資金流入香港,來港開業的資産管理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也日漸增多。香港基金業應加大與國內外機構和多平臺聯動,不斷豐富人民幣産品和服務,打造及鞏固香港在“一帶一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領導地位。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