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面值6元的猴年郵票炒到160萬,香港人是怎麼做到的?

日前,丙申猴年郵票正式發行,內地各省市郵局門口都擠滿了買郵票的人們,場面異常熱鬧。這些排隊者當中,不少是集郵愛好者,當然也不乏一些炒家。不過,要説炒郵票,相比之下還是香港的集郵愛好者們眼光更獨到。

 

把面值6元的猴年郵票炒到160萬,香港人是怎麼做到的?

 

今年發行的這套《丙申年》特種郵票共兩枚,一枚畫的是一隻猴子手托壽桃,意寓“捧桃獻瑞”。另一枚則是一隻大猴抱著兩隻小猴象徵著親情。

 

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是香港《大公報》前美術編輯、著名畫家黃永玉。92歲的黃永玉老先生,家裏至今還保存著1949年《大公報》送給港九各界的一面國旗,以此紀念他曾經投身報業的難忘時光。

 

十二生肖之首雖為鼠,但中國生肖郵票的發售則是以猴開始的,到今年已經是第四次發行猴票,也就是第四輪生肖郵票的開始。這次是黃永玉老先生第二次設計猴票。早在1980年,黃永玉就受邀為國家首次發行的第一枚庚申猴票做設計。當年56歲的黃永玉,以一枚庚申猴票為國家的生肖郵票開了個好頭。

 

庚申猴票是國家的第一枚生肖郵票,一開始,這枚猴票只在小範圍有過討論,誰料想,猴票第一次被廣泛關注竟是被香港的集郵愛好者們帶動起來的。由於八十年代特殊的歷史環境,香港集郵者想買到庚申猴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從內地買到這枚猴票,很多香港人除了托身在內地的親朋好友購買外,還主動用集郵雜誌換郵票。

 

當時,內地並沒有發行集郵雜誌,集郵愛好者們了解世界各地的郵票知識,主要是依靠香港發行的一本叫做《郵票世界》的雜誌,而在內地能看到這本雜誌的人也是極少的。於是,往內地寄雜誌,往香港寄郵票,也就成了兩地集郵愛好者之間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

 

時至今日,當我們再去看36年前引發香港集郵風潮的這枚庚申猴票,不得不佩服這批集郵迷們的眼光。

 

把面值6元的猴年郵票炒到160萬,香港人是怎麼做到的?

 

1980年的庚申猴票,早已由當年的8分錢面值,炒到了現在每枚1萬多元,堪稱集郵界的神話。不少香港資深集郵愛好者們驕傲的表示,庚申猴票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第一張,發行量不超過800萬枚,加上發行初期炒風未現,猴票用作郵寄用,消耗量極大,剩下完整猴票及全版數量不多。物以稀為貴,因此他們中的不少人都靠這枚猴票大賺了一筆。一套面值6.4元的全版80枚庚申年猴票,市場價值已超過160萬港幣。

 

把面值6元的猴年郵票炒到160萬,香港人是怎麼做到的?

 

當年許多港人拿一本《郵票世界》雜誌換一枚庚申猴票四方連,如今,一枚庚申猴票四方連的價格早已飆升至6萬港幣,而舊貨市場淘一本當年的《郵票世界》連10元錢都用不了。港人的收藏眼光,還真實是令人嘆服。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經歷過80版猴票發行的集郵者時常扼腕嘆息:如果當年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今日便是歲月靜好,二線城市的一套住宅至少是有了呀!眼下,第四輪生肖郵票的開山之作《丙申年》已經正式發售。且不説這枚猴票發行量如何,只想一下已經92歲高齡的黃永玉大師再次執筆創作生肖郵票,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轉載自香港傳真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