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現象預示供給側改革熱潮將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02 09:57:51 | 來源: 證券日報 |
四大現象預示
供給側改革熱潮將起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持續下滑,已成為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速的一個動力。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2月份PMI從上個月的49.4下滑至49,連續7個月位於榮枯分界線之下。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指數在最近6個月內首次跌破榮枯線至49.9;中型企業PMI穩定在49,而小型企業則創出44.4的歷史新低。
PMI的持續下滑説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了必鬚髮力的時刻。目前,已經有四個現象預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入提速階段。
首先,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貨幣金融環境已經形成。2月29日晚間,央行出乎市場預料的決定自3月1日起普遍降準0.5個百分點,再加上央行此前做出的中期流動性安排,以及貨幣政策工具箱裏為數眾多的備用工具,就構成了一個足以支持供給側改革的貨幣金融環境。
其次,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相繼落地。最近,相關部委連續出臺了降低房貸首付,調整契稅和營業稅,以及上調住房公積金利率等一系列措施來幫助房地産行業去庫存。
在一季度就密集出臺相關政策,也足以説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開始發力。往年相關政策的出臺實施一般都會安排在全國“兩會”之後,也就是二季度,而政策效果要到三季度才能顯現。但鋻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穩增長的需要,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在一季度就祭出若干政策,可以有效保證國內改革的需要,同時盡可能的抵消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
第三,各部委開始合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月14日,央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意見的出臺就是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工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推動金融業增強服務能力,支持工業加快轉型升級。
這份文件針對不同的工業行業的區別對待,重點行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作為未來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方向,應予以大力融資支持;而過剩行業領域(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應堅決壓縮退出,淘汰過剩産能。意見注重保持各類融資方式的適當“門檻”,著力形成優勝劣汰的篩選機制,有利於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為新常態下金融與工業共生共榮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有力的政策支撐。
第四,地方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開始落地。2月29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年—2018年)》以及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這是首個省級供給側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廣東省三年內“去降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廣東省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的示範作用下,其他省份也將陸續出臺相似方案,全國將掀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熱潮。
筆者以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火如荼的在全國展開之後,在經濟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很有可能在上半年實現企穩回升,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的壓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屆時,人民幣資産基於堅實的經濟基本面將有可能被視為避險資産而獲得全球資本的青睞。閻岳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