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應霽:手工藝傳承,應該守的是心不是形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02 10:57:07 | 來源: 羊城晚報 |
歐陽應霽
傳統手工藝是否就要與千百年前一模一樣不能改變?能不能有現代的設計?能不能用現代科技或機械去取代其中的一些製作過程?跨界的設計與傳統手工藝的審美,底線在哪?這些問題若用來問一個收藏家,答案也許大家都知道。但若是問一個喜歡傳統手工藝的跨界創意人、設計師,答案就可能會有點意思。
作為一個高效率地過著慢生活,四處尋訪最原始的手工藝,卻同時做著跨界設計的“跨界生活家”,在對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中,歐陽應霽表示:傳承,應該守的是心,不是形。
傳統手工藝,不是“過去的手工藝”
羊城晚報:傳統手工藝,能不能有現代設計或科技幫助完成?
歐陽應霽:我喜歡中國那些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它們與烹飪一樣,都是人類生活、時間的結晶。很多時候,看著那些手藝精湛的匠人工作時,我會覺得時光仿佛停滯。但説到傳統手工藝,我覺得在現代應該有不一樣的定義,它不僅僅是“過去的手工藝”。
無論是老師傅,還是有設計或藝術背景的年輕人,其實都已經是以當代人的角色與身份來處理這些工藝。無論他掌握的手工程度有多少,是完全純手工還是利用不一樣的機械或科技,我認為都應該理解為傳統手工藝的範圍,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千百年前的做法和材質。
收藏不如實用更能傳承
羊城晚報:你認為傳統手工藝有什麼是不能變的、是“傳統”的東西?
歐陽應霽:精神,一個民族對美學的理解,這才是傳統手工藝不能變的東西。反映在他們處理這些手工、形式、紋樣時,一定有一個民族的美學價值觀和評判標準。而且我必須説,我們的民族也不僅僅是漢族,中華民族有很多民族,所以這個美學標準其實還應該有更多的定義。
在相對健康、成熟的環境下,我看好手工藝在互聯網年代的發展可能性。過去的信息渠道很少,一個頂級手工藝品,可能直接從作坊就到皇宮裏了,一般民眾接觸不到這一部分。現在因為互聯網和種種溝通媒介,他們就可以考慮是否能消費、鑒賞、應用。
羊城晚報:你覺得今後的傳統手工藝品,出路會是成為收藏品,還是更多地被日常使用?
歐陽應霽:我認為,生活中能使用的傳統手工藝品會更多地被接受,傳承下去。
傳統手工藝跨界的底線
羊城晚報:跨界往往是天馬行空,傳統手工藝在跨界時有沒有底線?
歐陽應霽:這涉及美學的審美教育問題。不僅是學院裏的傳統的教育方法,政府應該有責任,由官方組織資源調配,為這個審美的傳承把關。
這個教育有沒有做得很好?以我的觀察,做得不太好。可能在經濟起飛的年代,關注點還沒到這裡。隨著設計已經成為日常用語,我們才會想到,我們談的設計是否只是外來的理論,跟我們以前的傳統手工藝之間有沒有關係。
羊城晚報:以普遍人群的審美或美感基礎來界定傳統手工藝與跨界的程度,好壞的標準,這個審美標準是很抽象,甚至很多時候很個人的。
歐陽應霽:對。審美標準是個人的。但在相對大的社群裏,還是會有一些公認的標準。這個標準允許差異和變化。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允許多元選擇的。然後交給市場去決定,市場是現實的,留下來的未必是最好,但應該是中等以上的。
比如日本,某個設計風格或民藝,也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形成了某個地區或民族的傳統工藝設計特色。
羊城晚報:你最近關注的跨界傳統手工藝是什麼?
歐陽應霽:最近幾年一直在關注幾種材質:木器、陶藝以及紙藝,這些種類也會運用到食器酒器上。現在的質材在科技上較以前有新的發展,令質材能互通融合。
例如陶藝,都是很基本的東西,土、釉料,千百年來已經做了很多創意創新。現在景德鎮有很多年輕陶藝家,近幾年做了很多實驗。有的是往裝飾藝術的方向走,有的在做實用的食器酒器。你會發現,從器型上的新改變,就能反映現在進食方式的改變。現在的人不像從前大碗喝酒,越來越講究形式感、儀式感,成組的溫酒、涼酒的不同用法、越來越講究形式感、儀式感的酒器,這就是一種回歸。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