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將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專家組肯定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22 16:50:50 | 來源: 中新網 |
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副秘書長丁崑崙一行3人近日來我省考察、指導“鄭國渠”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申報工作。專家組前往陜西水利博物館參觀了陜西治水歷史,徒步踏勘了古鄭國渠遺址、歷代引涇取水口遺址和現存的引涇碑文石刻,登上涇惠渠渠首大壩察看現代水利設施運行情況,沿總幹渠驅車行進詳細了解渠道變遷、管理維護和使用狀況,並赴南、北幹渠和西郊水庫了解工程技術運用和現代信息手段使用情況。
鄭國渠自秦國開鑿以來,歷經各個王朝的建設,先後有白渠、鄭白渠、豐利渠、王禦使渠、廣惠渠、涇惠渠,堪稱蘊藏豐富的中國水利斷代史博物館,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國渠遺址歷來享有中國水利史“天然博物館”的盛譽。專家組認為,鄭國渠作為我國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設計合理、技術先進、工程浩大,確實令人震撼。特別是主幹渠一直沿用至今,造益當地,其地位和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的2260餘年的灌溉效益,還在於首開引涇灌溉先河,使乾旱的關中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促使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秦的建立,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産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5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帶裏密布著戰國至今的十多處古渠口遺址、碑記,真實記錄與再現了兩千多年引涇工程的滄桑巨變,展示了我國水利灌溉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水利文化史。引涇渠首除歷代故渠外,還有大量的碑刻文獻,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專家組對我省申報“鄭國渠”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想法給予了肯定。一致認為,對鄭國渠遺址的挖掘和保護,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建設成就,繼承弘揚古代水利建設智慧和先進文化,對於加快推進當代水利建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準,構建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專家組希望我省組織精兵強將,儘快挖掘收集資料,完成現場保護和遺址區環境整治,並與文物保護單位合作蒐集史料、素材,形成完整的申遺證據鏈。同時表示,將積極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對我省申遺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記者 張維)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