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台灣人民不是白老鼠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蔡英文當局的施政恐怕要令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改寫了。政治學對政治的定義,所謂利益的分配大概是最為普遍接受的一種了。既然是利益分配,總是有贏有輸,但民進黨的利益分配,卻可以搞到大家都輸。再從政策的觀點來看,政策是要解決問題的,但民進黨的政策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一例一休”實施至今,是最鮮明的範例。

 

“一例一休”政策,本來是勞工不滿、資方不滿而已,但現在眼看物價就要上漲,而薪資依舊紋風不動,那可是全民都要不滿了。蔡英文説她不是要討好所有人,但也不必去得罪所有人吧!這樣的施政,不只是馬英九版2.0,而是n.0了,相信馬英九都自嘆弗如。

 

任何政策的制定,必須經過詳細的評估,尤其必須考量其衝擊,並制定相對完整的配套措施,才不致于政策一上路就漏洞百齣,卻不知如何因應。“一例一休”政策提前實施,許多企業來不及因應,“行政院長”林全卻説當初確實沒想到這一點。此外,“一例一休”政策必然增加企業用人的成本,這些成本當然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於是物價就蠢蠢欲動。奇怪的是,林全這一次卻説物價上漲是必然的,換句話説,臺當局事前就知道此一政策會造成物價上漲,然而事前不對人民説清楚,現在事後來看,臺當局也沒有因應之道。

 

為何會如此?我們認為,民進黨是一個擅于政治鬥爭的政黨,而其法寶就是把國民黨設定為“外來政權”。在這樣一種政治習性下,民進黨其實沒有政策思維的必要,結果民進黨就成了一個政策空洞化的政黨,對任何問題,都只想到眼前,也沒想到其它相關的問題。蔡英文選前答應保留7天假,選後就翻臉,還有各種發夾彎,都是例子。

 

民進黨除了鬥國民黨外,老實説,根本沒有核心思想。就以勞工政策為例,“一例一休”其實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但因為民進黨沒有核心思想與主張做為政策的導引與依據,結果就是頭痛醫痛,腳痛醫腳。但頭痛醫頭,不僅治不了頭痛,説不定還讓頭更痛,更引起其它病痛。我們必須提醒民進黨當局,物價上漲而薪水不漲,如果再加上經濟不景氣,那將會是致命的災難。

 

蔡英文雖然在辦公室內成立了小組協調政策,而且經常用命令的方式強迫推動政策。這種方式只有在政策周延度夠時才能發揮它的效用,一旦政策本身就是千瘡百孔,這種方式只是治絲益棼而已。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政策空洞化沒有三年之艾是難以填滿的,不過,台灣社會有很多智庫,就看民進黨有沒有這個雅量來禮賢下士。最後,我們再奉勸民進黨,台灣沒有時間任你們這樣實驗,台灣人民也不是白老鼠!